《吕氏春秋》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,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。它的哲学思想、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,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,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,进行深入的研究。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末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状况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【题解】
“务大”即致力于大事。文章指出,个人的荣辱取决于国家的安危,所以,人臣应该首先致力于为国家建功立业,而不应像燕雀那样只顾追求个人的安乐,否则就会“欲荣而逾辱”,“欲安而逾危”。“务大”的另一层意义,在于要追求远大的目标,那样,即使“大义之不成”,结果也不定会“既有成已”。
本篇主题和部分段落与《有始览·谕大》篇同。
【原文】
二曰:
尝试观于上志 (1),三王之佐 (2),其名无不荣者,其实无不安者,功大故也。俗主之佐,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,其名无不辱者,其实无不危者,无功故也。皆患其身不贵于其国也,而不患其主之不贵于天下也,此所以欲荣而逾辱也,欲安而逾危也。
【注释】
(1)上志:古代的文献记载。
(2)三王:夏、商、周三代的开国君主,禹、汤、文、武。
【翻译】
第二:
试看古代记载,禹、汤、文、武的辅佐之臣,他们的名声没有不荣耀的,他们的地位没有不安稳的,这是由于功劳大的缘故。平庸君主的辅佐之臣,他们希望获得荣耀的名声和安稳的地位,这和三王的辅佐之臣是相同的,但他们的名声没有不耻辱的,他们的地位没有不危险的,这是因为没有功劳的缘故。他们都担心自身在国内不显贵,却不担心他们的君主在天下不显贵,这是他们希望荣耀反而更加耻辱、希望安定反而更加危险的原因。
【原文】
孔子曰:“燕爵争善处于一屋之下 (1),母子相哺也,区区焉相乐也 (2),自以为安矣。灶突决 (3),上栋焚,燕爵颜色不变,是何也?不知祸之将及之也,不亦愚乎!为人臣而免于燕爵之智者寡矣。夫为人臣者,进其爵禄富贵,父子兄弟相与比周于一国 (4),区区焉相乐也,而以危其社稷,其为灶突近矣,而终不知也,其与燕爵之智不异。”故曰:天下大乱,无有安国;一国尽乱,无有安家;一家尽乱,无有安身。此之谓也。故细之安必待大,大之安必待小。细大贱贵交相为赞 (5),然后皆得其所乐。
【注释】
(1)爵:通“雀”。
(2)区区:怡然自得的样子。
(3)突:烟囱。决:缺,裂。
(4)比周:结党营私。
(5)赞:助。
【翻译】
孔子说:“燕雀争相在屋檐下找好地方筑巢,母鸟喂养着小鸟,怡然自得地一起嬉戏,自以为很安全了。即使烟囱破裂,头上的房梁燃烧起来,燕雀仍然面不改色,这是什么缘故呢?是因为它们不知道灾祸将延及自身啊!这不是很愚蠢的吗!做臣子的,能够避免燕雀这种见识的人太少了。那些做臣子的,只顾增益自己的爵禄富贵,父子兄弟一起在国中结党营私,怡然自得地一起游乐,以此危害他们的国家,他们离烟囱很近了,但始终察觉不到,这同燕雀的见识没有什么区别。”所以说,天下大乱,就没有安定的国家;国家大乱,就没有安定的家室;家室大乱,就没有安定的自身。说的就是上述情况。所以,局部的安定,一定要靠全局的安定;全局的安定,也一定要靠局部的安定。全局和局部、尊贵和卑贱相辅相成,然后都各得其乐。
【原文】
薄疑说卫嗣君以王术 (1),嗣君应之曰:“所有者千乘也,愿以受教。”薄疑对曰:“乌获举千钧,又况一斤 (2)?”杜赫以安天下说周昭文君 (3),昭文君谓杜赫曰:“愿学所以安周。”杜赫对曰:“臣之所言者不可,则不能安周矣;臣之所言者可,则周自安矣。”此所谓以弗安而安者也。
【注释】
(1)薄疑:战国时人,曾居赵、卫等国。卫嗣君:战国卫国君,秦惠文王至秦昭王时期在位,其时卫国小如县,所以贬称“君”。
(2)“乌获”二句:比喻如果能行王术,那么治千乘之国就像能举千钧的乌获举一斤的重物那样容易。
(3)杜赫:战国时谋士,曾游说于东周、齐、楚等国。昭文君:战国时东周国君。
【翻译】
薄疑用统一天下的方略游说卫嗣君,卫嗣君对他说:“我拥有的只是个有着千辆兵车的小国,希望就此听取您的指教。”薄疑回答说:“乌获能够力举千钧,又何况举一斤呢?”杜赫用安定天下的方法游说周昭文君,昭文君对杜赫说:“我希望学习安定周国的方法。”杜赫回答说:“我所说的如果您做不到,那么周国也就不能安定;我所说的您做到了,那么周国自然就会安定了。”这就是所谓不去安定它而使它自然得以安定啊!
【原文】
郑君问于被瞻曰 (1):“闻先生之义,不死君 (2),不亡君 (3),信有之乎?”被瞻对曰:“有之。夫言不听,道不行,则固不事君也。若言听道行,又何死亡哉?”故被瞻之不死亡也,贤乎其死亡者也。
【注释】
(1)郑君:指郑穆公,春秋郑国君。被瞻:郑人,曾事文公、穆公。
(2)死君:为君主而死。
(3)亡君:为君主出亡。
【翻译】
郑君问被瞻说:“听说您的主张是不为君主而死,不为君主出亡,真的有这样的话吗?”被瞻说:“有。如果我的言论不被君主听从,主张不能得以实行,那么这本来就不算侍奉君主;如果言论能被听从,主张得以实行,君主自然身安,又哪里用得着为君主去死、为君主出亡呢?”所以,被瞻不为君主殉死出亡,胜过那些为君主殉死出亡的人。
【原文】
昔有舜欲服海外而不成 (1),既足以成帝矣。禹欲帝而不成,既足以王海内矣。汤武欲继禹而不成,既足以王通达矣 (2)。五伯欲继汤武而不成,既足以为诸侯长矣。孔墨欲行大道于世而不成,既足以成显荣矣。夫大义之不成,既有成已 (3),故务事大。
【注释】
(1)有:当作“者”(依王念孙说)。
(2)通达:指人力和舟车等交通工具能够到达的地方。
(3)已:矣。
【翻译】
从前舜想要收服海外而没有成功,但已经足以成就帝业了;禹想要成就帝业而没有成功,但已经足以统一海内了;商汤周武想要继承禹的事业而没有成功,但已经足以统一人力舟车所能到达的地方了;五霸想继承商汤周武而没有成功,但已经足以做诸侯之长了;孔丘墨翟想在天下实行大道而没有成功,但已经足以成为显荣之人了。大事虽然没有成功,但已经有所成就了,所以一定要致力于大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