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氏春秋

《吕氏春秋》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,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。它的哲学思想、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,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,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,进行深入的研究。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末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状况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士容

【题解】

“士容”指士人的仪容风范。文章开篇即具体阐述了士人应该具有的仪容风范。而后通过捕鼠之狗、田骈论客、唐尚羞于为史等事例,赞美士人志存高远、“慎谨畏化,而不肯自足”、“取舍不说,而心甚素朴”的品格。

【原文】

一曰:

士不偏不党 (1)。柔而坚,虚而实 (2)。其状朗然不儇 (3),若失其一 (4)。傲小物而志属于大 (5),似无勇而未可恐狼 (6),执固横敢而不可辱害 (7)。临患涉难而处义不越 (8),南面称寡而不以侈大 (9)。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,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 (10)。耳目遗俗而可与定世 (11),富贵弗就而贫贱弗朅 (12)。德行尊理而羞用巧卫 (13),宽裕不訾而中心甚厉 (14),难动以物而必不妄折 (15)。此国士之容也。

【注释】

(1)偏:偏私。党:结党。

(2)虚:空虚,指表面看来一无所知,一无所能。实:充实。

(3)朗然:心地光明的样子。朗,明亮。儇(xuān):乖巧。

(4)若失其一:好像忘记了他自身。这是形容精神专注沉寂。一,指自身。

(5)属(zhǔ):聚集,集中。

(6)恐狼:当为“恐猲(hè)”之误。恐猲:恐吓。

(7)执固:意志坚定,不可动摇。横(hèng)敢:犹勇敢。

(8)涉:经历。处(chǔ):守。越:失坠。

(9)侈大:骄恣,自大。侈,开张。

(10)节物:指士人的作为。赖:利,以为利。

(11)遗俗:超脱世俗,屏弃世俗之见。

(12)朅(qiè):离开,舍弃。

(13)卫:通“躗”,诈伪。

(14)宽裕:指心胸开阔。訾(zǐ):诋毁。厉:飞扬,这里是高远的意思。

(15)折:折节,屈节。

【翻译】

第一:

士人不偏私不结党。柔弱而又刚强,清虚而又充实。他们的仪表堂堂正正而不刁滑乖巧,好像忘记了自身的存在。他们藐视琐事而专心于远大目标,看似没有勇气却又不可恐吓威胁,坚定勇悍而不可污辱伤害。面对祸患、经历危难能够坚守正义、不失节操,南面称王也不傲慢恣睢。一旦君临天下就想要收服海外,行事高瞻远瞩而不热衷小利。视听超尘绝俗可以安定社会,不追求富贵不屏弃贫贱。德行尊重理义而羞于使用奸巧诈伪,胸怀宽广不诋毁他人而心志非常高远,难用外物打动而决不妄自屈节。这些就是国士的仪表风范。

【原文】

齐有善相狗者,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 (1)。期年乃得之,曰:“是良狗也。”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,以告相者。相者曰:“此良狗也。其志在獐麋豕鹿,不在鼠。欲其取鼠也则桎之 (2)。”其邻桎其后足,狗乃取鼠。夫骥骜之气 (3),鸿鹄之志,有谕乎人心者,诚也。人亦然,诚有之则神应乎人矣,言岂足以谕之哉?此谓不言之言也。

【注释】

(1)假:借,凭借。

(2)桎:束缚双足的刑具,这里指用器械束缚。

(3)骜(ào):良马名。

【翻译】

齐国有个擅长相狗的人,邻居委托他买一条捕鼠的狗。过了整整一年时间才买到,说:“这是一条好狗。”他的邻居喂养了好几年,狗却不捕鼠,邻居把这种情况告诉给相狗的人。相狗的人说:“这是一条好狗。它的志向在于猎取獐麋猪鹿,而不在捕鼠。想让它捕鼠就要把它的腿束缚起来。”邻居拴住了狗的后腿,狗这才捕鼠。骥骜的气质,鸿鹄的心志,能够使人们知晓,是因为具有这种气质和心志。人也是如此,确实具备了,精神就能使别人感知了,言语哪能完全使人知晓呢?这叫做不言之言啊。

【原文】

客有见田骈者 (1),被服中法 (2),进退中度 (3),趋翔闲雅 (4),辞令逊敏 (5)。田骈听之毕而辞之。客出,田骈送之以目。弟子谓田骈曰:“客士欤?”田骈曰:“殆乎非士也。今者客所弇敛 (6),士所术施也 (7);士所弇敛,客所术施也。客殆乎非士也。”故火烛一隅,则室偏无光 (8)。骨节蚤成 (9),空窍哭历 (10),身必不长。众无谋方,乞谨视见 (11),多故不良 (12)。志必不公,不能立功。好得恶予,国虽大不为王,祸灾日至。故君子之容,纯乎其若钟山之玉 (13),桔乎其若陵上之木 (14);淳淳乎慎谨畏化 (15),而不肯自足;乾乾乎取舍不侻 (16),而心甚素朴。

【注释】

(1)田骈:战国道家人物。

(2)被(pī)服:穿戴,服饰。中(zhònɡ):合。

(3)进退:指进退的礼节。

(4)趋翔:同“趋跄(qiānɡ)”,步履有节奏。闲雅:娴静文雅。

(5)逊敏:恭顺敏捷。

(6)弇(yǎn)敛:掩蔽收藏,这里指弃置不为。

(7)术施:申说施行。术,通“述”。

(8)偏:半。这两句是拘守小礼而忽视大节的意思。

(9)蚤:通“早”。

(10)空:通“孔”。哭历:空疏,不细密。

(11)视见,指外表。

(12)故:巧诈。

(13)纯:美好。钟山:昆仑山的别名。

(14)桔(jié):挺直。

(15)淳淳:朴实敦厚的样子。化:教令。

(16)乾乾(qiánqián):自强不息的样子。侻(tuō):简易,轻忽。

【翻译】

有个客人前来拜见田骈,服饰合于法式,进退合于礼仪,举止娴静文雅,言辞恭顺敏捷。田骈听他说完后,便把他打发走了。客人出去的时候,田骈一直注视着他。弟子们对田骈说:“来客是位士人吧?”田骈说:“恐怕不是士人啊!刚才来客掩藏收敛的地方,正是士人申说施行的地方;而士掩藏收敛的地方,也正是来客申说施行的地方,来客恐怕不是个士人啊!”所以,火光照亮一个角落,就有半间房屋没有光亮。骨骼过早长成,质地就疏松,身材一定长不高大。常人不谋求道义,只是拘谨于外部仪表,就会巧诈多端。心志如果不正,就不能建立功业。喜好聚敛而厌恶施舍,国家再大也不能统一天下,灾祸就会天天发生。所以,君子的仪容风范,像昆仑山的玉石一样美好,像高山上的大树一样挺拔。他们朴朴实实,言行谨慎,敬畏教令,而不敢骄傲自满;他们息强不息,取舍严肃不苟,而心地非常淳朴。

【原文】

唐尚敌年为史 (1),其故人谓唐尚愿之,以谓唐尚。唐尚曰:“吾非不得为史也,羞而不为也。”其故人不信也。及魏围邯郸 (2),唐尚说惠王而解之围 (3),以与伯阳 (4),其故人乃信其羞为史也。居有间,其故人为其兄请,唐尚曰:“卫君死,吾将汝兄以代之。”其故人反兴再拜而信之 (5)。夫可信而不信,不可信而信,此愚者之患也。知人情不能自遗 (6),以此为君,虽有天下何益?故败莫大于愚。愚之患,在必自用 (7)。自用则戆陋之人从而贺之 (8)。有国若此,不若无有。古之与贤从此生矣 (9)。非恶其子孙也,非徼而矜其名也 (10),反其实也 (11)

【注释】

(1)唐尚:战国时人。敌年:年龄相当,这里指年龄相当的人。史:负责起草、抄写文书的小官。

(2)魏围邯郸:据《史记·赵世家》,赵成侯二十一年(魏惠王十七年,前354),魏围邯郸,第二年攻占邯郸,成侯二十四年魏复以邯郸归赵。本书这里所说可能就是这件事。

(3)惠王:指魏惠王。

(4)伯阳:邑名,先属赵,赵惠文王时归魏,在今河南安阳西北。

(5)反兴:站起来转身退避。

(6)自遗:指丢弃自己的私欲。

(7)自用:固执自信,一味照自己想法而行。

(8)戆(zhuàng):刚直而愚。陋:鄙陋无知。

(9)与贤:给予贤者,让贤。

(10)徼(yāo):求。矜:夸耀。

(11)反:本,根据。

【翻译】

唐尚的同龄人有的做了史官,他的旧友以为他希望做史官,就把消息告诉给了唐尚。唐尚说:“我并不是没有机会做史官,而是感到羞耻不去做。”他的旧友并不相信。到了魏国围困邯郸的时候,唐尚通过劝说魏惠王解了邯郸之围,赵国就把伯阳邑赏给了唐尚。他的旧友这才相信他真的羞于做史官。过了一些日子,他的旧友来向唐尚为自己的哥哥请求官职。唐尚说:“等卫国君主死了,我用你哥哥代替他。”他的旧友起身离席,退避再拜,竟然信以为真。可信的不相信,不可信的反倒相信,这是蠢人的通病。知道贪求私利是人之常情,自己却不能去掉这种欲望,靠这个做君主,即使据有天下,又有什么益处?所以没有比愚蠢更坏事的了。愚蠢的弊病,在于固执自信。固执自信,那些憨直无知的人就会都来祝贺他。像这样据有国家,还不如没有。古代君主让贤的事情就是由此产生的。让贤的君主并不是憎恶自己的子孙,也不是追求和夸耀让贤的名声,而是基于实际情况才这样做的。

上一篇:慎小
下一篇:务大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