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氏春秋

《吕氏春秋》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,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。它的哲学思想、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,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,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,进行深入的研究。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末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状况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博志

【题解】

“博志”当是“抟志”传写之讹。抟志就是专一其志的意思。本篇主张,不论做什么事情,都应排除各种干扰,专心致志,锲而不舍,“精而熟之”,这样才能获得成功,使技艺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。

【原文】

五曰:

先王有大务 (1),去其害之者,故所欲以必得,所恶以必除,此功名之所以立也。俗主则不然,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,此所以无能成也。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,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。

【注释】

(1)务:事。

【翻译】

第五:

先王有了大事,就要除去那些妨害大事的因素,所以他想要得到的一定能得到,他所憎恶的一定能除掉,这是功名之所以成就的原因。平庸的君主就不是这样,有了大事却不能除去妨害它的因素,这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。能不能除去妨害大事的因素,这是贤和不肖判然不同的原因。

【原文】

使獐疾走,马弗及至,已而得者,其时顾也 (1)。骥一日千里,车轻也;以重载则不能数里,任重也。贤者之举事也,不闻无功,然而名不大立、利不及世者,愚不肖为之任也 (2)

【注释】

(1)顾:回头看。獐性多疑善顾,所以拿来作比喻。

(2)为之任:成为他的负担。

【翻译】

假使獐飞快地奔逃,马也追不上它。但是不久就被捕获,原因是它时时回头张望。良马日行千里,是因为车载轻;拉重载就一天走不了几里,是因为车载重。贤明的人做事,没有听说不成成功的,但是名声不能显赫、福泽不能传及后世,是因为有愚昧不肖的人做了他的拖累啊。

【原文】

冬与夏不能两刑 (1),草与稼不能两成,新谷熟而陈谷亏,凡有角者无上齿 (2),果实繁者木必庳 (3),用智褊者无遂功 (4),天之数也。故天子不处全 (5),不处极,不处盈。全则必缺,极则必反,盈则必亏。先王知物之不可两大,故择务,当而处之 (6)

【注释】

(1)刑:通“形”。成。

(2)凡有角者无上齿:指长角的动物如牛、羊、鹿等上颚多缺门齿及犬齿。

(3)庳(bì):低矮。

(4)褊(biǎn):狭窄。无遂功:当作“功无遂”,与上文“亏”、“齿”、“庳”押韵。遂,成。

(5)处(chǔ):做。

(6)当(dànɡ):适宜。

【翻译】

冬夏两季不能同时而至,野草与庄稼不能一起长大,新谷成熟了,陈粮就必然亏缺,凡是长角的动物就没有上齿,果实繁多的树木一定长得低矮,思想褊狭的人做事就不会成功,这些都是自然的法则。所以天子做事情,不做得很完美,不做得很极端,不做得很圆满。完美了就一定会出现缺损,太极端了就一定会走向反面,太圆满了就一定会出现亏失。先王知道事物不能两方面同时发展壮大,所以对于事务加以选择,适宜做的才做。

【原文】

孔、墨、宁越 (1),皆布衣之士也,虑于天下,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,故日夜学之。有便于学者,无不为也;有不便于学者,无肯为也。盖闻孔丘、墨翟,昼日讽诵习业,夜亲见文王、周公旦而问焉。用志如此其精也,何事而不达?何为而不成?故曰:“精而熟之,鬼将告之 (2)。”非鬼告之也,精而熟之也。今有宝剑良马于此,玩之不厌,视之无倦;宝行良道 (3),一而弗复 (4)。欲身之安也,名之章也 (5),不亦难乎!

【注释】

(1)宁越:战国时赵人,曾为周威王师。

(2)“精而”二句:这两句应是当时谚语。

(3)宝行:可宝贵的行为。良道:善道,好的学说。

(4)一:做一次。复:再次。

(5)章:显扬。

【翻译】

孔丘、墨翟、宁越,都是没有地位的读书人。他们考虑天下的事务,认为没有比先王道术再重要的,所以日夜学习。有利于学习的,无不去做;不利于学习的,不肯去做。据说孔丘、墨翟白天背诵经典研习学业,夜里就梦见亲自拜见文王和周公,并当面向他们请教。他们用心如此精深,还有什么做不到?还有什么办不成?所以说:“精心习熟,鬼将告之。”并不是真的有鬼神告知,是精心习熟所致啊!假如有宝剑良马在此,人们一定会把玩起来不知满足,观赏起来不觉疲倦。而对于嘉言懿行,却稍加尝试就不再钻研实行。这样做,还想要使自身平安,名声显扬,不也太难了吗!

【原文】

宁越,中牟之鄙人也 (1)。苦耕稼之劳,谓其友曰:“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?”其友曰:“莫如学。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。”宁越曰:“请以十五岁。人将休,吾将不敢休;人将卧,吾将不敢卧。”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(2)。矢之速也,而不过二里,止也;步之迟也,而百舍 (3),不止也。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,其为诸侯师,岂不宜哉?

【注释】

(1)中牟:战国赵地,在今河南汤阴西。

(2)周威公:战国西周国君。

(3)舍:古代度量单位,三十里为一舍。

【翻译】

宁越是中牟的草野之民,苦于耕作的辛劳,对他的友人说:“怎样做才能免除这种劳苦呢?”他的友人说:“做什么也比不上学习。学习三十年就可以显达了。”宁越说:“让我用十五年来实现。别人休息,我不敢休息;别人睡觉,我不敢睡觉。”学了十五年,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。箭的速度很快,射程却不超过二里,因为它飞一段就停了下来。步行速度很慢,却可以走到几百里之外,因为脚步不停。如今凭宁越的才干,又长久不停地努力,他成为诸侯的老师,难道不应该吗?

【原文】

养由基、尹儒 (1),皆文艺之人也 (2)。荆廷尝有神白猿,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,荆王请养由基射之。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 (3),未之射而括中之矣 (4),发之则猿应矢而下,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(5)。尹儒学御,三年而不得焉,苦痛之,夜梦受秋驾于其师 (6)。明日往朝其师,望而谓之曰:“吾非爱道也,恐子之未可与也。今日将教子以秋驾。”尹儒反走,北面再拜曰:“今昔臣梦受之 (7)。”先为其师言所梦,所梦固秋驾已。上二士者,可谓能学矣,可谓无害之矣,此其所以观后世已 (8)

【注释】

(1)养由基:春秋楚人,以善射著称。尹儒:人名,善御。

(2)文艺:指高超的技艺。文,美,善。

(3)矫:举。

(4)“未之”句:意思是,箭还没射出去,实际上就已经把白猿射中了。括,箭末端扣弦处,这里指箭。

(5)有先中中之者:大意是,具有在射中目标之前就从精神上把它射中的技艺。极言其用心精深,技艺纯熟。

(6)秋驾:一种驾驭车马的高超技术。

(7)今昔:指昨夜。昔,通“夕”。

(8)观:显示。

【翻译】

养由基和尹儒都是具有高超技艺的人。楚国朝廷中曾有一只神奇的白猿,楚国善射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射中它,楚王就请养由基来射它。养由基拿着弓箭去了。还没开弓射箭,实际上就把白猿射中了;箭一射出去,白猿就应声坠落。由此看来,养由基具有在射中目标以前就能从精神上把它射中的技艺。尹儒学习驾车,学了三年还没有学到手,为此很苦恼。夜里做梦,梦见从老师那里学习秋驾的技艺。第二天去拜见老师,老师望着他对他说:“我从前并不是吝惜技艺舍不得教你,是担心你还不能接受。今天我将教给你秋驾的技艺。”尹儒转身后退几步,向北再拜说:“这种技艺我昨天夜里在梦中已经学了。”他先向老师叙述自己所梦到的,梦到的正是秋驾的技艺。以上这两位士人,可算是能学习了,可以说没有什么东西能妨害他们了,这正是他们之所以扬名后世的原因啊!

上一篇:当赏
下一篇:贵当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
© 2017- 5000yan.com | 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