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氏春秋

《吕氏春秋》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,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。它的哲学思想、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,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,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,进行深入的研究。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末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状况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贵当

【题解】

“贵当”指举措贵在恰当。所渭“当”,就是文中所说的“为之必繇其道”。文章一开始就指出,治国之本在于治身,治身之本在于顺应自然之性,所以要“审在己者”。中间一段着重阐述“事无大小,固相与通”的道理,要贤主善于因小事而就大务。最后以齐人疾耕得兽的故事,生动说明了求所欲必须从根本入手的道理。

【原文】

六曰:

名号大显,不可强求,必繇其道。治物者,不于物于人。治人者,不于事于君 (1)。治君者,不于君于天子。治天子者,不于天子于欲。治欲者,不于欲于性。性者,万物之本也,不可长,不可短,因其固然而然之,此天地之数也。窥赤肉而乌鹊聚,狸处堂而众鼠散 (2),衰绖陈而民知丧 (3),竽瑟陈而民知乐,汤武修其行而天下从,桀纣慢其行而天下畔 (4),岂待其言哉?君子审在己者而已矣。

【注释】

(1)事:当作“人”。

(2)狸:猫。

(3)衰绖(cuīdié):丧服。衰,丧服的上衣。绖,服丧的人头上或腰间系的麻带。

(4)慢:简慢,轻忽。畔:通“叛”。

【翻译】

第六:

名声显赫是不可强求的,必须遵循恰当的途径。整治器物,不在于器物本身而在于人;治理人民,不在于人民本身而在于诸侯;辖制诸侯,不在于诸侯本身而在于天子;制约天子,不在于天子本身而在于他的欲望;节制欲望,不在于欲望本身而在于天性。天性是万物的根本,它不能增益,不能减损,只能顺应它的本性加以引导,这是天地自然的法则。瞥见鲜红的肉乌鹊就会聚合,猫在堂上老鼠就会逃散,穿着丧服出来人们就知道有了丧事,竽瑟等乐器摆出来人们就知道有了喜事,商汤周武修养自己的德行天下就顺从他们,夏桀商纣轻忽自己的道德修养天下就叛离他们,这些难道还用说吗?君子只要详察存在于自身的因素就行了。

【原文】

荆有善相人者,所言无遗策 (1),闻于国。庄王见而问焉。对曰:“臣非能相人也,能观人之友也。观布衣也,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 (2),如此者,其家必日益 (3),身必日荣,此所谓吉人也 (4)。观事君者也,其友皆诚信有行好善,如此者,事君日益,官职日进,此所谓吉臣也。观人主也,其朝臣多贤,左右多忠,主有失,皆交争证谏 (5),如此者,国日安,主日尊,天下日服,此所谓吉主也。臣非能相人也,能观人之友也。”庄王善之,于是疾收士 (6),日夜不懈,遂霸天下。故贤主之时见文艺之人也,非特具之而已也,所以就大务也。夫事无大小,固相与通。田猎驰骋弋射走狗 (7),贤者非不为也,为之而智日得焉,不肖主为之而智日惑焉。志曰 (8):“骄惑之事 (9),不亡奚待?”

【注释】

(1)遗策:失策,谋划考虑不周不当之处。

(2)悌(tì):顺从兄长。纯:忠厚。

(3)益:增益,这里指富足。

(4)吉人:善人,贤人。

(5)证:谏。

(6)疾:大力。

(7)弋(yì)射:用带丝绳的箭射猎。走狗:使狗跑,放出猎狗追捕禽兽。

(8)志:古代记载。

(9)骄惑之事:即“事骄惑”。事,做。

【翻译】

楚国有个善于给人看相的人,他所说的话不曾有过失误,名声闻于全国。楚庄王召见他,向他询问这件事。他回答说:“我不是能给人看相,而是能观察人们的朋友。观察平民,如果他的朋友都很孝敬父兄,忠厚恭谨,敬畏王命,像这样的人,他家里一定日益富足,自身一定日益显荣,这是所谓的吉祥之人。观察侍奉君主的臣子,如果他的朋友都很忠诚可靠,品德高尚,乐善好施,像这样的臣子,侍奉君主就会日益长进,官职就会日益升迁,这是所谓的吉祥之臣。观察君主,如果他的朝臣多是贤能,侍从多是忠良,君主有了过失都争相进谏,像这样的君主,他的国家就会日益安定,自身就会日益尊贵,天下就会日益归服,这是所谓的吉祥之主。我并不是能给人看相,而是能观察人们的朋友啊!”庄王认为他说得很好,于是大力收罗贤士,日夜坚持不懈,于是称霸天下。所以贤明的君主时时召见擅长各种技艺的人,并不只是做做样子就罢了,而是要用他们成就大业。事情不论大小,道理本来都是彼此相通的。驰骋射猎,箭飞犬逐,这些事贤明的君主不是不做,而是做了能使心智日有所得;不肖的君主做了,却使心智越发昏惑。古书上说:“做事骄慢昏惑,不灭亡还等什么!”

【原文】

齐人有好猎者,旷日持久而不得兽。入则愧其家室,出则愧其知友州里。惟其所以不得之故 (1),则狗恶也。欲得良狗,则家贫无以 (2)。于是还疾耕。疾耕则家富,家富则有以求良狗,狗良则数得兽矣,田猎之获常过人矣。非独猎也,百事也尽然。霸王有不先耕而成霸王者,古今无有。此贤者不肖之所以殊也。贤不肖之所欲与人同,尧、桀、幽、厉皆然,所以为之异。故贤主察之,以为不可,弗为;以为可,故为之。为之必繇其道,物莫之能害,此功之所以相万也 (3)

【注释】

(1)惟:思考。

(2)无以:没有用来买狗的钱。

(3)相万:相差万倍。

【翻译】

齐国有个好打猎的人,耗费了许多时日也没有猎到野兽。在家愧对家人,在外愧对邻里朋友。他琢磨自己猎获不到野兽的原因,认为是猎狗不好。想要弄到一只好猎狗,家里又穷得没钱买。于是他就回家奋力耕作。奋力耕作,家里就富足了;家里富足了,就有了钱买好猎狗;猎狗好了,就屡屡猎到野兽,打猎的收获就经常超过别人了。不只是打猎,各种事情都是如此。成就王霸之业的人,不先经过艰苦的努力就获得成功的,从古到今都不曾有过。这是贤明的君主和不肖的君主之所以不同的原因。贤明的君主和不肖的君主,他们的欲望与常人相同,尧这样的圣王和夏桀、周幽王、周厉王这样的昏君都是这样,但他们用来实现欲望的做法不同。贤明的君主对事情加以审察,认为不能做就不去做,认为可以做就去做。做事一定遵循恰当的途径,所以外物没有什么能够妨害他,这是他们的功业之所以超过不肖君主成千上万倍的原因。

上一篇:博志
下一篇:似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
© 2017- 5000yan.com | 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