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氏春秋

《吕氏春秋》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,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。它的哲学思想、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,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,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,进行深入的研究。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末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状况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当赏

【题解】

“当赏”意为使赏罚适当。作者认为,臣民通过赏罚爵禄如何施行来了解君主,君主赏罚适当,就能使臣民尽心效力。文章肯定了晋文公在行赏时所遵循的“先德而后力”的原则,也肯定了秦献公不以个人爱憎而据实际后果施行赏罚的做法。

【原文】

四曰:

民无道知天,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。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当,则诸生有血气之类皆为得其处而安其产 (1)。人臣亦无道知主,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。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,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。

【注释】

(1)得其处:等于说得其所。安其产:安其生,安于自己的处境。

【翻译】

第四:

人们没有途径了解上天,人们依据四季寒暑日月星辰的运行了解上天。四季寒暑日月星辰的运行适宜,那么各种有生命有血气的物类,就能各得其所、各安其生了。臣下也没有途径了解君主,臣下依据君主赏罚爵禄如何施予来了解君主。君主赏罚爵禄施予恰当,那么无论亲疏远近、贤和不肖的人就都竭尽其力为君主所用了。

【原文】

晋文公反国,赏从亡者,而陶狐不与 (1)。左右曰:“君反国家,爵禄三出,而陶狐不与,敢问其说。”文公曰:“辅我以义,导我以礼者,吾以为上赏;教我以善,强我以贤者 (2),吾以为次赏;拂吾所欲 (3),数举吾过者,吾以为末赏。三者所以赏有功之臣也。若赏唐国之劳徒 (4),则陶狐将为首矣。”周内史兴闻之曰 (5):“晋公其霸乎!昔者圣王先德而后力,晋公其当之矣!”

【注释】

(1)陶狐:跟随晋文公出亡的贱臣。他书或作“陶叔狐”、“壶叔”。不与(yù):不在其中。

(2)强(qiǎnɡ):勉强,强迫,这里有约束的意思。

(3)拂(fú):违背,不顺从。

(4)唐国:晋国。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,叔虞子燮父徙居晋水,始改国名为晋。劳徒:辛劳的徒役。

(5)内史:官名。兴:人名。他书或作“叔兴”、“叔兴父”。

【翻译】

晋文公回到晋国,赏赐跟随他流亡的人,而陶狐不在其中。左右侍从说:“您回到晋国,三次拿出爵禄赏人,而陶狐却不在其中,冒昧地请教您这样做的道理。”文公说:“用义来辅佐我,用礼来引导我的,我给他最高的赏赐;用善道来教育我,用贤德来约束我的,我给他次一等的赏赐;违背我的意愿,多次举发我的过失的,我给他末等的赏赐。这三种赏赐,是用来赏有功之臣的。如果赏赐晋国辛劳的隶役,那么陶狐将是第一个受到赏赐的人。”周内史兴听到这件事,说:“晋侯大概会成就霸业吧!从前圣王把德行放在首位,而把武力放在其次,晋侯的做法与此相符了!”

【原文】

秦小主夫人用奄变 (1),群贤不说自匿,百姓郁怨非上。公子连亡在魏 (2),闻之,欲入,因群臣与民从郑所之塞 (3)。右主然守塞 (4),弗入,曰:“臣有义,不两主 (5),公子勉去矣!”公子连去,入翟 (6),从焉氏塞 (7),菌改入之 (8)。夫人闻之,大骇,令吏兴卒。奉命曰:“寇在边。”卒与吏其始发也,皆曰:“往击寇。”中道,因变曰:“非击寇也,迎主君也。”公子连因与卒俱来,至雍 (9),围夫人,夫人自杀。公子连立,是为献公。怨右主然,而将重罪之;德菌改,而欲厚赏之。监突争之曰 (10):“不可。秦公子之在外者众,若此,则人臣争入亡公子矣,此不便主。”献公以为然,故复右主然之罪 (11),而赐菌改官大夫 (12),赐守塞者人米二十石。献公可谓能用赏罚矣。凡赏非以爱之也,罚非以恶之也,用观归也 (13)。所归善,虽恶之,赏;所归不善,虽爱之,罚。此先王之所以治乱安危也。

【注释】

(1)小主:战国秦国君,秦惠公之子出子。出子即位时仅两岁,所以称之为“小主”。小主夫人:当指出子的母亲。奄变:宦者,名变。

(2)公子连:秦灵公之子,出子堂兄,后杀出子而自立,是为献公。

(3)从:就,走近。郑所:地名。塞(sài):要塞。

(4)右主然:秦守塞之吏。

(5)不两主:不同时侍奉两个君主。

(6)翟(dí):通“狄”。指狄人所居之地。

(7)焉氏(zhī):地名,地在汉之乌氏县,当今甘肃平凉西北。

(8)菌改:秦守塞之吏。

(9)雍:当时秦国的都城,在今陕西凤翔南。

(10)监突:秦大夫。争(zhènɡ):同“诤”,规谏。

(11)复:免除。

(12)官大夫:秦国爵位名。

(13)用观归也:根据观察到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来决定。用,以,凭。归,归宿,结果。

【翻译】

秦小主夫人任用奄变,贤人们心中不快,隐匿不出;百姓忧郁怨恨,指责君主。公子连出亡居住在魏国,听到这种情况,想要乘机入秦,取代小主为君,于是凭借臣下和百姓的帮助来到郑所要塞。右主然把守着要塞,不放他进去,说:“我要坚守为臣的道义,不同时侍奉两个君主,公子您赶快离开吧!”公子连离开郑所要塞,进入北狄,去往焉氏塞。守塞的菌改把他放了进去。小主夫人听到这个消息,十分惊骇,命令将帅起兵拦截。将士们接到命令说:“敌寇在边境上。”将士们刚出发的时候,都说:“去迎击敌寇。”走到半路,乘机发动哗变,说:“不是迎击敌寇,而是去迎接君主。”公子连于是与士卒一起回来,到了雍城,包围了小主夫人,小主夫人自杀了。公子连立为国君,这就是献公。献公怨恨右主然,将要重重地处罚他;感激菌改,想要多多地赏赐他。大夫监突谏诤说:“这样做不行。秦公子流亡在外的很多,如果这样做,那么臣子们就会争相把流亡的公子放进来了。这对您是不利的。”献公认为他说得对,所以赦免了右主然的罪,而赐给菌改官大夫的爵位,赏给守塞的士卒每人二十石米。献公可说是能够善用赏罚了。大凡赏赐一个人,并不是因为喜爱他;处罚一个人,并不是因为憎恶他。赏罚是根据观察到的行为将会导致什么结果来决定的。导致的结果好,即使憎恶他,也要给予赏赐;导致的结果不好,即使喜爱他,也要给予处罚。这是先王用来使乱世转为太平、使危局转为平安的方法。

上一篇:自知
下一篇:博志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
© 2017- 5000yan.com | 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