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题解】
“原乱”,意思是推究祸乱的根源。春秋时期,晋国从骊姬之乱开始,发生了一系列动乱,直到晋文公即位以后,动乱才得以平息。本篇即根据这一历史事实,指出国家一旦发生动乱,势必引起连锁反应,不会很快安定下来。那种认为祸乱可以“一而已”的想法,是不符合实际的。所以,随意制造祸乱的人“祸希不及身”。作者的目的是告诫君主要慎重持国,“虑福未及,虑祸〔过〕之”,不要轻启祸端。
【原文】
六曰:
乱必有弟 (1)。大乱五 (2),小乱三,乱三 (3)。故《诗》曰“毋过乱门” (4),所以远之也。虑福未及,虑祸之 (5),所以兒之也 (6)。武王以武得之,以文持之 (7),倒戈弛弓,示天下不用兵,所以守之也。
【注释】
(1)弟:次序,这里指发展过程。
(2)五:与下两句的“三”都是泛指多次,不一定实指下文晋国之乱。
(3):毕沅疑为“讨”字之误,译文姑依毕说。
(4)毋过乱门:这句话不见于今《诗经》。高诱认为是逸诗。《左传·昭公十九年》引作“谚曰”。
(5)虑祸之:当作“虑祸过之”,脱一“过”字。
(6)兒:当为“完”字之讹。完:保全。
(7)文:指礼乐教化。
【翻译】
第六:
祸乱的发生一定有其发展过程。大乱多次发生以后,还会有数次小乱,然后经过数次讨伐祸乱,祸乱才能平息。所以古诗中说“不要从祸乱的门前走过”,这是远离祸乱的方法。对福祉宁可估计不足,对灾祸宁可估计过分,这是保全自身的方法。武王以武力得天下,以文德治天下,倒置干戈,松开弓弦,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,这是保有天下的方法。
【原文】
晋献公立骊姬以为夫人 (1),以奚齐为太子 (2)。里克率国人以攻杀之 (3)。荀息立其弟公子卓 (4)。已葬 (5),里克又率国人攻杀之。于是晋无君。公子夷吾重赂秦以地而求入,秦缪公率师以纳之。晋人立以为君,是为惠公。惠公既定于晋,背秦德而不予地。秦缪公率师攻晋,晋惠公逆之 (6),与秦人战于韩原 (7)。晋师大败,秦获惠公以归,囚之于灵台 (8)。十月,乃与晋成 (9),归惠公而质太子圉 (10)。太子圉逃归也。惠公死,圉立为君,是为怀公。秦缪公怒其逃归也,起奉公子重耳以攻怀公 (11),杀之于高梁 (12),而立重耳,是为文公。文公施舍,振废滞 (13),匡乏困 (14),救灾患,禁淫慝 (15),薄赋敛,宥罪戾 (16),节器用,用民以时,败荆人于城濮,定襄王 (17),释宋 (18),出穀戍 (19),外内皆服,而后晋乱止。故献公听骊姬,近梁五、优施 (20),杀太子申生,而大难随之者五 (21),三君死 (22),一君虏 (23),大臣卿士之死者以百数,离咎二十年 (24)。
【注释】
(1)骊姬:骊戎国君的女儿,初为献公妾,后立为夫人,谗害太子申生等,乱晋国。
(2)奚齐:献公之子,骊姬所生。
(3)里克:晋大夫。
(4)荀息:晋大夫,奚齐的老师,晋献公临终曾向他托孤。公子卓:晋献公之子,骊姬之妹所生,又称卓子。
(5)已葬:指葬晋献公以后。里克杀奚齐在晋献公死而未葬的时候,已葬之后又杀公子卓。
(6)逆:迎。
(7)韩原:晋地,在今山西省境内。
(8)灵台:高台名。
(9)成:平,媾和。
(10)归:送回。质:以……为人质。圉(yǔ):晋惠公太子的名字。
(11)起:举,扶植。奉:帮助。
(12)高梁:晋地,在今山西临汾东北。
(13)振:举,指起用。废:被废弃罢黜的人。滞:沉滞于下不得升迁的人。
(14)匡:救济。乏困:缺少资财的人。
(15)淫慝(tè):邪恶。
(16)宥(yòu):赦免。戾:罪。
(17)定襄王:指安定周襄王的王位。
(18)释宋:“宋”下当有“围”字。
(19)出穀戍:使驻守穀邑的楚军撤离。穀,春秋齐邑,在今山东东阿。
(20)梁五:人名。优施:名叫施的扮演杂戏的人。梁五、优施都是晋献公的嬖幸之臣。
(21)大难随之者五:指下文“三君死”、“一君虏”及惠公入晋为君后杀其大夫里克、丕郑等五次大的祸乱。
(22)三君:指奚齐、卓子、怀公。
(23)一君:指惠公。
(24)离:通“罹(lí)”,遭受。咎:灾祸。
【翻译】
晋献公立骊姬为夫人,以奚齐为太子。献公刚死,里克就率领国人攻杀了奚齐。荀息又立奚齐的弟弟公子卓为君。安葬献公以后,里克又率领国人攻杀了公子卓。这时晋国没有君主,公子夷吾把土地当作厚礼送给秦国,以求借秦国的力量回国为君。秦穆公带领军队把他送入晋国。晋人立夷吾为国君,这就是惠公。惠公在晋国安定下来以后,背弃秦国的恩德,不给秦国土地。秦穆公率领军队进攻晋国,晋惠公迎敌,与秦军战于韩原。晋军大败,秦俘获晋惠公,带回秦国,囚禁在灵台。到了十月,才同晋媾和,释放惠公回国,而以他的太子圉为人质。后来太子圉逃回晋国。惠公死了,圉立为国君,这就是怀公。秦穆公恼怒太子圉逃回晋国,就扶植公子重耳,帮助他进攻怀公,把怀公杀死在高梁,立重耳为国君,这就是文公。文公施布德惠,举用被废黜的旧臣和长期不得升迁的人,救助钱财匮乏生活困难的人,赈济遭受灾荒祸患的人,禁绝邪恶,减轻赋税,赦免罪犯,减省器物用度,按时令使役民众,在城濮打败楚军,安定周襄王的王位,为宋国解围,使戍守穀邑的楚军撤离,国外国内都很敬服,而后晋国祸乱才停息。所以献公听信骊姬,宠幸梁五、优施,杀害太子申生,随之而来的大祸有五次,三个国君被杀,一个国君被俘,大臣卿士死于祸乱的数以百计,使晋国遭受灾祸二十年之久。
【原文】
自上世以来,乱未尝一。而乱人之患也,皆曰一而已 (1),此事虑不同情也 (2)。事虑不同情者,心异也。故凡作乱之人,祸希不及身 (3)。
【注释】
(1)已:止。
(2)情:实情,实际。
(3)希:同“稀”,少。
【翻译】
从上古以来,祸乱从来没有只发生一次就停息的。而作乱的人的弊病,正在于全都认为祸乱只发生一次就会停息。这种想法和事实不一致。想法和事实不一致,都是由于思想不符合实际造成的。所以凡是作乱的人,灾祸很少不降到自己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