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氏春秋

《吕氏春秋》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,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。它的哲学思想、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,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,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,进行深入的研究。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末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状况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过理

【题解】

本篇是总结亡国之君的经验教训以为当世君主借鉴的。文章开宗明义,指出“亡国之主一贯”,其共同点是“乐不适”。所谓“不适”,即思想行为不合礼义,有悖常理。篇名“过理”,也是这个意思。文章列举商纣王、晋灵公的凶残暴虐,齐湣王、宋康王的昏愦狂乱,客观上集中揭露了剥削阶级的凶残和腐朽没落。

【原文】

四曰:

亡国之主一贯 (1)。天时虽异,其事虽殊,所以亡同者 (2),乐不适也。乐不适则不可以存。

【注释】

(1)一贯:一样。

(2)所以亡同者:当作“所以亡者同”。

【翻译】

第四:

亡国的君主都是一样的。天时虽然各异,行事虽然不同,但他们灭亡的原因相同,都是把不合礼义当作快乐。把不合礼义当作快乐,就不可能生存。

【原文】

糟丘酒池 (1),肉圃为格 (2),雕柱而梏诸侯 (3),不适也。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环 (4),截涉者胫而视其髓,杀梅伯而遗文王其醢 (5),不适也。文王貌受以告诸侯 (6)。作为琁室 (7),筑为顷宫 (8),剖孕妇而观其化 (9),杀比干而视其心 (10),不适也。孔子闻之曰:“其窍通 (11),则比干不死矣。”夏、商之所以亡也。

【注释】

(1)糟丘:用酒糟堆起的小山。

(2)肉圃:肉林。为格:设置炮格。炮格,烤肉用的铜架。格,铜架。

(3)雕:通“铸”。铸柱,铸造铜柱。这是纣设置的一种酷刑。下面点火,让人爬行柱上。梏:通“酷”(依许维遹说)。虐害。

(4)刑:杀。鬼侯:商末诸侯,纣时为三公之一。鬼侯的女儿为商纣之妾。

(5)梅伯:纣时诸侯。遗(wèi):送给。醢(hǎi):肉酱。

(6)貌:表面。

(7)琁室:用美玉装饰的房屋。琁(xuán),美玉。据其他文献,作为琁室的是夏桀。

(8)顷宫:高大巍峨的宫殿。顷,通“倾”。形容高高耸立,好像要倾倒一样。

(9)化:指未成形的胎儿。

(10)比干:纣的叔父,多次力谏纣王,纣说:“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,确实是这样吗?”于是剖比干之心。

(11)其:指纣。窍:心窍。

【翻译】

商纣设置糟丘、酒池、肉圃、炮格,奢侈之极,又铸造铜柱以虐害诸侯,这是不合礼义的。商纣杀死鬼侯的女儿摘取她的玉环,截断涉水者的小腿观看他的骨髓,杀害梅伯,用他的尸体制作的肉酱送给文王,这是不合礼义的。文王表面接受下来,暗中把这件事告诉了其他诸侯。商纣建造琁室,修筑顷宫,剖开孕妇之腹观看她的胎儿,杀死比干观看他的心脏,这是不合礼义的。孔子听到商纣的暴行,说:“他的心窍如果通达,比干就不会被杀了。”这是商纣灭亡的原因。

【原文】

晋灵公无道 (1),从上弹人,而观其避丸也。使宰人臑熊蹯 (2),不熟,杀之,令妇人载而过朝以示威,不适也。赵盾骤谏而不听 (3),公恶之,乃使沮麛 (4)。沮麛见之不忍贼 (5),曰:“不忘恭敬,民之主也。贼民之主,不忠;弃君之命,不信。一于此,不若死。”乃触廷槐而死 (6)

【注释】

(1)晋灵公:春秋晋国君,文公之孙,暴虐无道,为臣下所杀。

(2)宰人:厨师。臑:通“胹(ér)”。煮。蹯(fán):野兽的足掌。

(3)赵盾:春秋晋大夫,灵公时为正卿(执政大臣),谥宣子。骤:屡次。

(4)沮麛(jūmí):灵公的武士,他书或作“过理麂”。

(5)贼:杀。

(6)廷:通“庭”,院子。

【翻译】

晋灵公暴虐无道,从高处用弹弓射人,观看被射的人怎样躲避弹丸。他让厨师煮熊掌,熊掌没有煮熟,就把厨师杀了,命令妇人用车拉着尸体从朝廷中经过,借以显示淫威,不合礼义。赵盾多次劝谏也不听。灵公厌恶赵盾,就派沮麛去刺杀他。沮麛看到赵盾,不忍心杀害,说:“时刻不忘恭谨,这是百姓的主宰啊!杀害百姓的主宰,这是对百姓的不忠;抛弃国君的命令,这是对国君不守信用。两条中有一条,这不如死了好。”于是就在院中槐树上撞死了。

【原文】

齐湣王亡居卫 (1),谓公玉丹曰 (2):“我何如主也?”玉丹对曰:“王贤主也。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 (3),臣闻其声,于王而见其实。王名称东帝 (4),实辨天下 (5)。去国居卫,容貌充满 (6),颜色发扬 (7),无重国之意。”王曰:“甚善!丹知寡人。寡人自去国居卫也,带益三副矣 (8)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齐湣王亡居卫:指齐湣王末年为燕秦等国所伐逃亡奔卫之事。

(2)公玉丹:湣王的幸臣,参见《季秋纪·审己》。

(3)辞:离别,这里是抛弃、失掉的意思。恨:遗憾。

(4)东帝:据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和《六国年表》所载,齐湣王三十六年(前288)自称东帝,秦武王同时自称西帝。

(5)辨:治理。

(6)充满:充盈,肌肉丰满。

(7)发扬:焕发。

(8)副:高诱注:“副或作倍”。带益三副:极言其肥。

【翻译】

齐湣王逃亡,寓居卫国,对公玉丹说:“我是怎样的一个君主呢?”公玉丹回答说:“大王是个贤明的君主啊!我听说古时有人抛弃天下也没有憾色,从前我只是耳闻其名,今天在您身上眼见其实了。您名义上称为东帝,实际是平治天下,但离开齐国住到卫国以后,体貌丰盈,容光焕发,毫无看重国家的意思。”湣王说:“说得太好了!还是公玉丹了解我呀!我自从离开齐国居住在卫国,衣带已经增加三倍了!”

【原文】

宋王筑为蘖帝,鸱夷血,高悬之,射著甲胄,从下,血坠流地 (1)。左右皆贺曰:“王之贤过汤、武矣。汤、武胜人,今王胜天,贤不可以加矣。”宋王大说,饮酒。室中有呼万岁者,堂上尽应;堂上已应,堂下尽应;门外庭中闻之,莫敢不应。不适也。

【注释】

(1)“宋王”以下六句:此段文字错讹较多,不可通读,只能译其大意。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记述此事,作:“盛血以韦(皮革)囊,县(悬)而射之,命曰‘射天’。”宋王:指宋康王。蘖:通“过理(niè)”。高大的样子。帝:高诱说为“台”字之误。鸱(chī)夷:大的皮口袋,他书或作“鸱过理”。著(zhuó):穿。胄:头盔。

【翻译】

宋康王筑起高台,用大皮口袋盛上血,给它穿上铠甲头盔,高高地悬挂起来当作天帝,站在下边射它,血一直流到地上。左右侍从都祝贺说:“您的贤明超过商汤和周武王了!商汤、周武王只能胜人,如今您却能胜天,您的贤明无法超越了!”宋康王非常高兴,于是设宴饮酒。室中有人喊万岁,堂上的人都应和;堂上一应和,堂下的人也都应和;门外和庭院中的人听到了,没有谁敢不应和。这是不合礼义的。

上一篇:知化
下一篇:壅塞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
© 2017- 5000yan.com | 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