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氏春秋

《吕氏春秋》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,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。它的哲学思想、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,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,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,进行深入的研究。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末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状况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求人

【题解】

本篇旨在阐发“贤主劳于求人而佚于治事”的政治主张,着重论述君主求贤的态度。作者把这种态度概括为八个字:“极卑极贱,极远极劳”,要君主屈尊下士,惟贤是举,不避遥远劳苦。即使如此,有些贤士仍然难以求致,坚辞天下的许由就是这样。因此,贤主求贤还需排除干扰,精诚专一,孜孜不息。最后,文章以皋子和郑国赖贤者得安为例,说明“身定、国安、天下治,必贤人”的道理。

五曰:

身定、国安、天下治,必贤人。古之有天下也者七十一圣,观于《春秋》,自鲁隐公以至哀公十有二世,其所以得之,所以失之,其术一也:得贤人,国无不安,名无不荣;失贤人,国无不危,名无不辱。

【翻译】

第五:

要使自身安定、国家安宁、天下太平,必须依靠贤人。古代治理天下的共有七十一位圣王,从《春秋》看,自鲁隐公到鲁哀公共十二代,在那二百多年中,诸侯获得君位或失去君位,其道理是一样的:得到贤人,国家没有不安定的,名声没有不显荣的;失去贤人,国家没有不危险的,名声没有不耻辱的。

【原文】

先王之索贤人,无不以也 (1)。极卑极贱,极远极劳。虞用宫之奇、吴用伍子胥之言 (2),此二国者,虽至于今存可也。则是国可寿也。有能益人之寿者,则人莫不愿之;今寿国有道,而君人者而不求,过矣。

【注释】

(1)以:用。

(2)“虞用”二句:这是假设之辞。春秋时期,虞国国君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谏,吴国国君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谏,最终都导致了灭亡。

【翻译】

先王为了寻求贤人,是无所不做的:他们可以对贤人极其谦卑,可以举用极为卑贱的人,可以到极远的地方去,可以付出极大的辛劳。假如虞国采用宫之奇的意见,吴国采用伍子胥的意见,这两个国家存在到今天也是可能的。由此看来,国运是可以使之长久的。如果有人能延长人的寿命,那么人们没有不愿意的;现在有办法使国运长久,而做君主的却不去努力寻求,这就错了。

【原文】

尧传天下于舜,礼之诸侯,妻以二女 (1),臣以十子,身请北面朝之:至卑也。伊尹,庖厨之臣也 (2);傅说,殷之胥靡也 (3),皆上相天子:至贱也。禹东至榑木之地 (4),日出九津 (5),青羌之野 (6),攒树之所 (7)求人天之山 (8),鸟谷、青丘之乡 (9),黑齿之国 (10);南至交阯、孙朴续求人之国 (11),丹粟、漆树、沸水、漂漂、九阳之山 (12),羽人、裸民之处 (13),不死之乡 (14);西至三危之国 (15),巫山之下 (16),饮露吸气之民 (17),积金之山 (18),其肱、一臂、三面之乡 (19);北至人正之国 (20),夏海之穷 (21),衡山之上 (22),犬戎之国 (23),夸父之野 (24),禺强之所 (25),积水、积石之山 (26)。不有懈堕 (27),忧其黔首,颜色黎黑,窍藏不通 (28),步不相过 (29),以求贤人,欲尽地利:至劳也。得陶、化益、真窥、横革、之交五人佐禹 (30),故功绩铭乎金石 (31),著于盘盂 (32)

【注释】

(1)妻:以女嫁人。

(2)臣:奴隶。

(3)胥靡:刑徒,受刑而罚作劳役的罪人。

(4)榑(fú)木:传说中的地名,即扶桑,太阳升起的地方,是东方的尽头。

(5)九津:当为传说中的山名,日出之处。津:崖。

(6)青羌之野:东方的原野。

(7)攒(cuán):聚集。

(8)求人(mín):抚。

(9)鸟谷:未详。疑作“旸谷”,传说太阳升起的地方。青丘:传说中东方海外之国,产九尾狐。

(10)黑齿之国:传说中东方国名,其民皆黑齿。

(11)交阯:古地名,指五岭以南,今广东、广西一带。孙朴续求人:未详,疑为二地名。

(12)丹粟:丹砂,因为形状如粟,故称“丹粟”。沸:泉水喷涌的样子。漂漂:水流急速的样子。九阳之山:南方山名。依五行学说,南方积阳,阳数终于九,故称“九阳之山”。

(13)羽人、裸民:神话传说中的两个国家,据说羽人国的人长着翅膀,裸民国的人不穿衣服。

(14)不死之乡:传说中的国家,据说那里的人长生不老。

(15)三危:神话中的西方山名,传说山上住着西王母的三只青鸟。

(16)巫山:山名,在今重庆巫山东,属巴山山脉。

(17)饮露吸气之民:以清虚之道养生全性的仙人。这里指其民所居之处。

(18)积金之山:西方山名。西方属金,所以称为“积金之山”。

(19)其肱:即“奇(jī)肱”。奇肱、一臂、三面:都是神话传说中的西方国家。奇肱国的人“一臂三目”,一臂国的人“一臂一目一鼻孔”,三面国人则生着三张脸。

(20)人正:地名,据说在北海。

(21)夏海:大海,指传说中的北海。夏,大。穷:尽头。

(22)衡山:传说中最北方的山。

(23)犬戎: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国。

(24)夸父(fǔ):神话中的勇士,曾与太阳赛跑,半路渴死。

(25)禺强:北海之神,传说人面鸟身。

(26)积水:当为山名。积石:山名,大积石山在今青海省南部,小积石山在今甘肃临夏西北,传说禹疏导河水曾至此二山。

(27)堕:通“惰”,懈怠。

(28)窍:九窍。藏(zànɡ):五脏。

(29)步不相过:走路后脚不能超过前脚,步子很小,行动很慢,形容非常疲惫。

(30)陶(yáo):即皋陶。化益:即伯益。真窥:疑为“直竀(chēnɡ)”之讹,《荀子·成相》作“直成”。直成、横革、之交:禹的辅臣,事不详。

(31)金:钟鼎等铜器。石:指碑碣等。

(32)盘盂:两种器皿。用于盛物,古代亦于其上刻文纪功。

【翻译】

尧把天下传给舜,在诸侯面前礼敬他,把两个女儿嫁给他,让自己的十个儿子给他做臣属,自己要求以臣子身份朝拜他:这是把自己降到最低下的地位了。伊尹是在厨房中服役的奴隶,傅说是殷商的刑徒,两个人都做了天子之相:这是举用最卑贱的人了。禹东行到达榑木之地,太阳升起的九津之山,青羌之野,林木茂密之处,耸入云天之山,鸟谷青丘之国,黑齿之国;南行到达交阯,孙朴续求人之国,盛产丹砂、生长漆树、泉水喷涌的九阳之山,羽人、裸民之国,不死之国;西行到达三危之国,巫山之下,饮露吸气之民所居之处,积金之山,奇肱、一臂、三面之国;北行到达人正之国,大海之滨,衡山之上,犬戎之国,夸父逐日之野,禺强居住之所,积水、积石之山。他四处奔走,毫不懈怠,为百姓忧虑,面色黧黑,周身不适,步履艰难,去寻求贤人,想要充分发挥土地的效益:这是辛劳到极点了。结果得到皋陶、伯益、直成、横革、之交五人为佐,所以功绩铭刻在金石上,书写在盘盂上,流传后世。

【原文】

昔者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 (1),曰:“十日出而焦火不息 (2),不亦劳乎?夫子为天子,而天下已治矣,请属天下于夫子 (3)。”许由辞曰:“为天下之不治与?而既已治矣。自为与?啁噍巢于林 (4),不过一枝;偃鼠饮于河,不过满腹。归已 (5),君乎!恶用天下?”遂之箕山之下 (6),颍水之阳 (7),耕而食,终身无经天下之色。故贤主之于贤者也,物莫之妨,戚爱习故不以害之 (8),故贤者聚焉。贤者所聚,天地不坏,鬼神不害,人事不谋,此五常之本事也 (9)

【注释】

(1)沛泽:水草丰茂的大泽。

(2)焦:通“爝”,火炬。

(3)属(zhǔ):同“嘱”,交付,委托。

(4)啁噍(zhōujiāo):鸟名,即鹪鹩(jiāoliáo),又名桃雀。

(5)已:句尾语气词。

(6)箕山:在河南登封东南,后世又名“许由山”。

(7)颍水:源出河南登封西南。阳:水的北岸。

(8)戚:亲属。爱:爱幸的人。习:近习,身边的人。故:故旧。

(9)五常:五种封建伦理道德,即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。

【翻译】

从前尧到大泽之中拜见许由,说:“十个太阳都出来了,火把却还不熄灭,不是白费心力吗?您来做天子,天下一定能够大治,我愿把天下交给您治理。”许由推辞说:“这是为什么呢?要说是因为天下还不太平吧,可如今天下已经太平了;说是为了自己吧,要知道鹪鹩在树林中筑巢,树木再多,也只不过占据一棵树枝;偃鼠到河里喝水,河水再多,也只不过喝饱肚皮。您回去吧!我哪里用得着天下?”说罢,就去箕山脚下、颍水北岸种田为生,终生也没有过问天下的表示。所以贤明的君主任用贤者,不因外界事物而使它受到妨害,不因亲人、爱幸、近习、故旧而使之受到破坏,因而贤者聚集到他这里来。贤者所聚之处,天地不会降灾,鬼神不会作祟,人事用不着谋划。这是五种伦常道德的根本。

【原文】

皋子 (1),众疑取国,召南宫虔、孔伯产而众口止 (2)

【注释】

(1)皋子:人名,当为贤者,其事未详。

(2)南宫虔、孔伯产:据文意,当是皋子罗致门下的贤者。

【翻译】

人们怀疑皋子窃国,皋子召来了贤者南宫虔、孔伯产,那些议论才停止。

【原文】

晋人欲攻郑,令叔向聘焉 (1),视其有人与无人。子产为之诗曰 (2):“子惠思我,褰裳涉洧 (3);子不我思,岂无他士 (4)!”叔向归曰:“郑有人,子产在焉,不可攻也。秦、荆近,其诗有异心 (5),不可攻也。”晋人乃辍攻郑。孔子曰:“《诗》云:‘无竞惟人 (6)。’子产一称而郑国免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聘:聘问,诸侯间派大夫问候修好。

(2)为之诗:子产所诵见《诗经·郑风·褰裳》。

(3)褰(qiān):把衣服提起来。裳:下衣。洧(wěi):水名,源出河南登封东阳城山,春秋时其地属郑。

(4)士:未婚男子。

(5)其诗有异心:子产以男女情爱喻晋郑两国关系,意思是说如果晋不与郑修好(“子不我思”),郑就将与他国结盟(“岂无他士”),所以说“其诗有异心”。在外交场合赋诗言志,这是春秋时期的普遍风气。

(6)无竞惟人:国家强大完全在于有贤人。无,发语词,无义。竞,强。诗句见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。

【翻译】

晋君想进攻郑国,派叔向到郑国聘问,借以察看郑国有没有贤人。子产对叔向诵诗说:“如果你心里思念我,就请提起衣服涉过洧河;如果你不再把我思念,难道就没有其他伴侣?”叔向回到晋国,说:“郑国有贤人,那里有子产在,进攻不得。郑国跟秦国楚国临近,子产赋的诗已流露出二心,郑国攻不得。”晋国于是停止攻郑。孔子说:“《诗经》上说:‘国家强大完全在于有贤人’,子产只是诵诗一首,而使郑国免遭灾难。”

上一篇:壹行
下一篇:察传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