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题解】
“贵卒”即以敏捷为贵。文章列举事例,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在激烈的争战对抗中,反应敏捷、随机应变是何等重要。
【原文】
六曰:
力贵突 (1),智贵卒 (2)。得之同则速为上,胜之同则湿为下 (3)。所为贵骥者,为其一日千里也;旬日取之 (4),与驽骀同 (5)。所为贵镞矢者 (6),为其应声而至;终日而至,则与无至同。
【注释】
(1)突:突然,出其不意。
(2)卒(cù):同“猝”,迅疾,敏捷。
(3)湿:迟滞。
(4)取:通“趣(qū)”,趋向。
(5)驽(nú)骀(tái):都是劣马。
(6)镞(zú):轻疾锋利。
【翻译】
第六:
用力贵在突发,用智贵在敏捷。同样获得一物,速度快的为优;同样战胜对手,时间拖得久的为劣。人们看重骐骥,是因为它能日行千里;如果走上十天才到,就与劣马相同了。人们看重利箭,是因为它能应声而至;如果整整一天才到达目标,就跟没有达到相同了。
【原文】
吴起谓荆王曰 (1):“荆所有余者地也;所不足者民也。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有余,臣不得而为也。”于是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。皆甚苦之。荆王死,贵人皆来。尸在堂上,贵人相与射吴起。吴起号呼曰:“吾示子吾用兵也。”拔矢而走,伏尸插矢而疾言曰:“群臣乱王!”吴起死矣,且荆国之法,丽兵于王尸者 (2),尽加重罪,逮三族 (3)。吴起之智可谓捷矣。
【注释】
(1)荆王:指楚悼王,战国楚国君,名熊疑,公元前401年—前381年在位。
(2)丽:附着。
(3)逮:连及。三族:说法不一,一般认为指父族、母族、妻族。
【翻译】
吴起对楚王说:“楚国有余的是土地,不足的是百姓。现在您想用本就不足的百姓作战来增加本就有余的土地,我是无法办到的。”于是下令显贵们迁居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去。显贵们都深以为苦。楚王死了,显贵们都回到京城。楚王尸体停在堂上,显贵们共同射吴起。吴起高喊着说:“我让你们看看我怎样用兵!”拔下箭跑到堂上,趴在楚王尸体上,并把箭插在王的尸体上,大声喊道:“臣子们作乱射王尸!”吴起虽说死了,而按楚国的法律,将兵器碰到君王身体的都要处以重罪,连及三族。吴起的智慧可说是敏捷了。
【原文】
齐襄公即位 (1),憎公孙无知 (2),收其禄。无知不说,杀襄公。公子纠走鲁,公子小白奔莒。既而国杀无知,未有君,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皆归,俱至,争先入公家 (3)。管仲扜弓射公子小白 (4),中钩。鲍叔御公子小白僵 (5)。管子以为小白死,告公子纠曰:“安之,公子小白已死矣!”鲍叔因疾驱先入,故公子小白得以为君。鲍叔之智应射而令公子小白僵也,其智若镞矢也。
【注释】
(1)齐襄公:春秋齐国君,名诸儿,公元前697年—前686年在位。
(2)公孙无知:齐庄公之孙,僖公之侄,与襄公为堂兄弟。僖公在位时宠爱无知,使其衣服礼遇与太子诸儿同等,所以襄公厌恶他。
(3)公家:指朝廷。
(4)扜(yū):把弓拉满。
(5)御:使。僵:仰倒。
【翻译】
齐襄公即位,厌恶公孙无知,收回了他的禄位。无知很不高兴,杀死了襄公。公子纠逃到鲁国,公子小白出逃奔莒国。不久国内杀死了无知,齐国没有君主。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都动身回国,二人同时到达国内,争先入主朝廷。管仲开弓射公子小白,射中了衣带钩。鲍叔牙让公子小白仰面倒下。管仲以为小白死了,告诉公子纠说:“安心地走吧,公子小白已经死了!”鲍叔牙乘机赶车快跑,首先进入朝廷,所以公子小白得以做国君。鲍叔牙的智慧在于应付管仲射来的箭而让公子小白仰面倒下,他的智慧像箭一样快啊!
【原文】
周武君使人刺伶悝于东周 (1)。伶悝僵,令其子速哭曰:“以谁刺我父也 (2)?”刺者闻,以为死也。周以为不信 (3),因厚罪之。
【注释】
(1)周武君:战国时西周国君。伶悝(kuī):东周之臣。
(2)以:此。
(3)信:言语诚实。
【翻译】
周武君派人到东周刺杀伶悝。伶悝装死仰面倒下,让他的儿子赶快哭着说:“这是谁刺杀了我的父亲啊?”行刺的人听到哭声,以为伶悝死了。事后,周武君认为刺客说话不诚实,于是重重地治了他的罪。
赵氏攻中山。中山之人多力者曰吾丘
(1),衣铁甲操铁杖以战,而所击无不碎,所冲无不陷,以车投车,以人投人也。几至将所而后死。
【注释】
(1)吾丘(yù):姓吾丘,名
,据文意当为中山国力士。
,同“
”。
【翻译】
赵国进攻中山。中山国有个力士叫吾丘,穿着铁甲,拿着铁杖作战。打到什么,什么就被打碎;冲向哪里,哪里就被冲垮。举起车来投击敌方的战车,举起人来投击敌方的将士。几乎打到赵军主帅所在之处,才被杀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