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氏春秋

《吕氏春秋》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,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。它的哲学思想、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,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,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,进行深入的研究。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末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状况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期贤

【题解】

本篇与上篇《察贤》主题相同。所谓“期贤”,就是期待贤者。文章先以明火照蝉为喻,指出君主只要德行明盛,贤士就会像蝉投奔明火那样来归附。接着,文章举卫有十士而赵简子不敢伐、魏礼段干木而秦不加兵两个事例,说明贤士对安定国家、树立功名的重要作用。其中段干木偃息藩魏一事尤其受到后世推崇,成为不少文人吟咏的题材。

【原文】

三曰:

今夫爚蝉者 (1),务在乎明其火、振其树而已。火不明,虽振其树,何益?明火不独在乎火,在于暗。当今之时,世暗甚矣,人主有能明其德者,天下之士,其归之也,若蝉之走明火也。凡国不徒安 (2),名不徒显,必得贤士。

【注释】

(1)爚(yuè):用火照。

(2)徒:白白地,无缘无故地。

【翻译】

第三:

如今用火照蝉的人,务必把火光弄亮、并摇动树的枝干罢了。火光不明,即使摇动那些树木,又有什么用处?弄亮火光,不仅在于火光本身,还在于黑暗的映衬。现在这个时候,社会黑暗到极点了,国君中如有能昭明自己德行的,天下的士人归附他,就像蝉奔向明亮的火光那样。凡国家不会无缘无故地安定,名声不会无缘无故地显赫,一定要得到贤士才行。

【原文】

赵简子昼居 (1),喟然太息曰:“异哉!吾欲伐卫十年矣,而卫不伐 (2)。”侍者曰:“以赵之大而伐卫之细 (3),君若不欲则可也;君若欲之,请令伐之 (4)。”简子曰:“不如而言也 (5)。卫有士十人于吾所,吾乃且伐之,十人者其言不义也,而我伐之,是我为不义也。”故简子之时,卫以十人者按赵之兵,殁简子之身 (6)。卫可谓知用人矣,游十士而国家得安。简子可谓好从谏矣,听十士而无侵小夺弱之名。

【注释】

(1)居:闲坐。

(2)伐:被伐。

(3)细:小。

(4)令:当为“今”字之误。今,立即。

(5)而:人称代词,你。

(6)殁:终。

【翻译】

赵简子白天闲坐,慨然长叹,说:“真是不寻常啊!我想伐卫已经有十年了,可是卫国总是伐不成。”侍从的人说:“凭赵国这样的大国来伐卫国那样的小国,您要是不想伐它也就罢了;您要是想这样做,只管立即动手就是了。”赵简子说:“事情不像你说的那样啊!卫国有十位士人在我这里。我确实想伐卫,可是这十个人都说伐卫不义,如果我还硬去伐它,那我就是做不义的事了。”所以说,赵简子的时候,卫国用十个人就遏止了赵国的军队,直到简子去世。卫国可以算是懂得使用人才了,让十位士人出游赵国,国家就获得了安全。简子可以算是喜欢听从劝谏了,听从了十位士人的劝说,从而避免了侵夺弱小的坏名声。

【原文】

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 (1),其仆曰 (2):“君胡为轼?”曰:“此非段干木之闾欤?段干木盖贤者也,吾安敢不轼?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,吾安敢骄之?段干木光乎德 (3),寡人光乎地 (4);段干木富乎义,寡人富乎财。”其仆曰:“然则君何不相之?”于是君请相之,段干木不肯受。则君乃致禄百万,而时往馆之 (5)。于是国人皆喜,相与诵之曰:“吾君好正,段干木之敬 (6);吾君好忠,段干木之隆 (7)。”居无几何,秦兴兵欲攻魏,司马唐谏秦君曰 (8):“段干木,贤者也,而魏礼之,天下莫不闻,无乃不可加兵乎?”秦君以为然,乃按兵,辍不攻之。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。尝闻君子之用兵,莫见其形,其功已成,其此之谓也。野人之用兵也,鼓声则似雷,号呼则动地,尘气充天,流矢如雨,扶伤舆死 (9),履肠涉血,无罪之民,其死者量于泽矣 (10),而国之存亡、主之死生犹不可知也。其离仁义亦远矣!

【注释】

(1)闾(lǘ):里巷的门,这里指里巷。轼:凭轼。这是古人乘车时表示礼敬的动作。

(2)仆:驾车的人。

(3)光:明亮,这里比喻显耀。

(4)地:指地位,权势。

(5)馆:这里是到其住处探望的意思。

(6)段干木之敬:即“敬段干木”。

(7)段干木之隆:即“隆段干木”。隆,尊显。

(8)司马唐:战国秦大夫,他书或作“司马庾”。

(9)舆:抬。死:尸。

(10)量:满。

【翻译】

魏文侯从段干木居住的里巷前经过,手扶车轼表示敬意。他的车夫说:“您为什么要扶轼致敬?”魏文侯说:“这不是段干木住的里巷吗?段干木是个贤者呀,我怎么敢不致敬呢?而且我听说,段干木把操守看得比什么都重要,即使拿我的君位同他的操守相交换,他也绝不会同意,我怎么敢对他骄慢无礼呢?段干木充满美好的德行,而我只占有广袤的土地;段干木是富有道义,而我只是富有财物。”他的车夫说:“既然如此,那么您为什么不让他做国相呢?”于是魏文侯就请段干木做国相,段干木不肯接受。文侯就给了他丰厚的俸禄,并且时常到家里去探望他。于是国人都很高兴,共同吟咏道:“我们国君喜欢廉正,把段干木来敬重;我们国君喜欢忠诚,把段干木来尊崇。”过了没多久,秦国起兵想去攻魏,司马唐劝谏秦君说:“段干木是个贤者,魏国礼敬他,天下没有谁不知道,恐怕不可对魏国动兵吧?”秦君认为司马唐说得很对,于是止住军队,不再攻魏。魏文侯可以说是善于用兵了。曾听说君子用兵,没有人看见用兵的形迹,大功已经告成,恐怕说的就是魏文侯这种情况。鄙陋无知的人用兵,鼓声如雷,喊声动地,烟尘满天,飞箭如雨,扶救伤兵,抬运死尸,踩着尸体,趟着血泊,使无辜百姓尸横遍野。尽管这样,国家的存亡、君主的生死仍然不可料定。这种做法离仁义也太远了!

上一篇:察贤
下一篇:审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