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题解】
所谓“执一”,就是执守根本。本篇旨在论述君主必须“执一”的道理。文章说:“天下必有天子,所以一之也。天子必执一,所以抟之也。一则治,两则乱。”这就是说,“执一”的目的是为了统一、集权,“执一”是实现大治的保证。执一就是加强自身修养,自身修养好了,国家、天下就能治理好。
【原文】
八曰:
天地阴阳不革,而成万物不同。目不失其明,而见白黑之殊。耳不失其听 (1),而闻清浊之声。王者执一,而为万物正 (2)。军必有将,所以一之也;国必有君,所以一之也;天下必有天子,所以一之也;天子必执一,所以抟之也 (3)。一则治,两则乱。今御骊马者 (4),使四人人操一策 (5),则不可以出于门闾者 (6),不一也。
【注释】
(1)听:当作“聪”(依陈昌齐说)。
(2)正:主。
(3)抟:通“专”。
(4)骊马:并列驾车的马。古时一般以四马并驾一车。骊,并驾。
(5)策:马鞭。
(6)闾:街巷之门。
【翻译】
第八:
天地阴阳不改变规律,生成的万物却各不相同。眼睛不丧失视力,就能看出黑白的差别;耳朵不丧失听力,就能听出清浊不同的乐音;称王的人掌握住根本,就能成为万物的主宰。军队一定要有将帅,这是为了统一军队的行动;国家一定要有君主,这是为了统一全国的行动;天下一定要有天子,这是为了统一天下的行动;天子一定要掌握住根本,这是为了使权力集中。统一就能治理好天下,不统一就会天下大乱。譬如并排驾驭四匹马,让四个人每人拿一根马鞭,那就连街门都出不去,这是因为行动不统一啊。
【原文】
楚王问为国于詹子 (1),詹子对曰:“何闻为身,不闻为国。”詹子岂以国可无为哉?以为为国之本,在于为身。身为而家为,家为而国为,国为而天下为。故曰以身为家,以家为国,以国为天下。此四者,异位同本。故圣人之事,广之则极宇宙,穷日月,约之则无出乎身者也。慈亲不能传于子,忠臣不能入于君 (2),唯有其材者为近之。
【注释】
(1)为:治理。詹子:名何,当时的隐者。
(2)入:纳。
【翻译】
楚王向詹何问如何治理国家,詹何回答说:“我只听说过如何修养自身,没有听说过如何治理国家。”詹何难道认为国家可以不要治理吗?他是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修养自身。自身修养好了,家庭就能治理好。家庭治理好了,国家就能治理好。国家治理好了,天下就能治理好。所以说,靠自身的修养来治理家庭,靠家庭的治理来治理国家,靠国家的治理来治理天下。这四种情况,所处的地位虽不一样,可根本却是相同的。所以圣人所做的事情,往大处说可以大到天地四方、日月所能照到之处,往简要处说只在于修养自身。慈父慈母不一定能把好品德传给儿子,忠臣的意见不一定能被君主听取,只有修养自身的儿子和君主才接近于做到这一点。
【原文】
田骈以道术说齐 (1),齐王应之曰:“寡人所有者,齐国也,愿闻齐国之政。”田骈对曰:“臣之言,无政而可以得政。譬之若林木,无材而可以得材。愿王之自取齐国之政也。”骈犹浅言之也,博言之,岂独齐国之政哉?变化应求而皆有章,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,彭祖以寿,三代以昌,五帝以昭,神农以鸿 (2)。
【注释】
(1)田骈:战国时齐国人,属道家。
(2)鸿:昌盛。
【翻译】
田骈以道术劝说齐王,齐王回答他说:“我所拥有的只是齐国,希望听听如何治理齐国的政事。”田骈回答说:“我说的虽然没有政事,但可以由此推知政事。这就好像树木一样,本身虽不是木材,但可以由此得到木材。希望您从我的话中自己选取治理齐国政事的道理。”田骈还是就浅显的方面说的,就广博的方面而言,岂只是治理齐国的政事是如此呢?万物的变化应和,都是有规律的,根据其本性来使用万物,就没有什么不恰当不合适的,彭祖因此而长寿,三代因此而昌盛,五帝因此而卓著,神农因此而兴盛。
【原文】
吴起谓商文曰 (1):“事君果有命矣夫!”商文曰:“何谓也?”吴起曰:“治四境之内,成训教,变习俗,使君臣有义,父子有序,子与我孰贤?”商文曰:“吾不若子。”曰:“今日置质为臣 (2),其主安重 (3);今日释玺辞官,其主安轻。子与我孰贤?”商文曰:“吾不若子。”曰:“士马成列,马与人敌,人在马前 (4),援桴一鼓 (5),使三军之士乐死若生,子与我孰贤?”商文曰:“吾不若子。”吴起曰:“三者子皆不吾若也,位则在吾上,命也夫事君 (6)!”商文曰:“善。子问我,我亦问子。世变主少,群臣相疑,黔首不定,属之子乎,属之我乎?”吴起默然不对,少选 (7),曰:“与子。”商文曰:“是吾所以加于子之上已!”吴起见其所以长,而不见其所以短;知其所以贤,而不知其所以不肖。故胜于西河 (8),而困于王错 (9),倾造大难 (10),身不得死焉 (11)。
夫吴胜于齐 (12),而不胜于越 (13)。齐胜于宋 (14),而不胜于燕 (15)。故凡能全国完身者,其唯知长短赢绌之化邪 (16)!
【注释】
(1)商文:魏臣。
(2)置质:义同。质,古代初次见人时所送的礼物。这个意义后“委质”来写作“贽”。古代臣子献礼物于君主,表示献身的意思。
(3)安:乃,则。
(4)“马与”二句:义未详。据文意,似指士马成列将要发动进攻的具体情况。
(5)桴(fú):鼓槌。鼓:击鼓。
(6)命也夫事君:即“事君命也夫”的倒装句。夫,表感叹的语气词。
(7)少选:一会儿。
(8)胜于西河:指吴起为魏夺取西河地。西河,地名,在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一带。
(9)困于王错:为王错所困。指文侯死后,王错向武侯讲吴起的坏话,吴起被迫逃到楚国。
(10)倾造大难:不久遭遇大难。指吴起在楚国被旧贵族射死事。倾,通“顷”,不久。造,遭到。
(11)身不得死焉:自身不得善终。
(12)吴胜于齐:指吴王夫差在艾陵打败齐国。
(13)不胜于越:指吴王夫差被越王勾践打败。
(14)齐胜于宋:指齐湣王灭宋。
(15)不胜于燕:指齐湣王被乐毅率六国兵打败。
(16)赢绌:如同说“伸屈”。
【翻译】
吴起对商文说:“侍奉君主果真是靠命运吧!”商文说:“您说的是什么意思?”吴起说:“治理全国,完成教化,改变习俗,使君臣之间有道义,父子之间有次序,您跟我比哪一个强些?”商文说:“我不如您。”吴起说:“一旦献身君主当臣子,君主的地位就尊贵;一旦交出印玺辞去官职,君主的地位就轻微。在这方面您跟我比哪一个强些?”商文说:“我不如您。”吴起说:“兵士战马已经排成行列,战马与人相匹敌,人在马的前面将要发起进攻,拿起鼓槌一击鼓,让三军的兵士视死如归,在这方面您跟我比哪一个强些?”商文说:“我不如您。”吴起说:“这三样您都不如我,职位却在我之上,侍奉君主果真是靠命运啊!”商文说:“好。您问我,我也问问您。世道改变,君主年少,臣子们疑虑重重,百姓们很不安定,遇到这种情况,把政权托付给您呢,还是托付给我呢?”吴起沉默不语,过了一会儿,说:“托付给您。”商文说:“这就是我的职位在您之上的原因啊。”吴起看到了自己的长处,却看不到自己的短处;知道自己的优点,却不知道自己的缺点。所以他能在西河打胜仗,但却被王错弄得处境困难,不久就遇到大难,自身不得善终。
吴国战胜了齐国,却不能战胜越国。齐国战胜了宋国,却不能战胜燕国。所以凡是能够保全国家和自身不被灭亡的,大概只有知道长短伸屈的变化才能做到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