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氏春秋

《吕氏春秋》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,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。它的哲学思想、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,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,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,进行深入的研究。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末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状况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君守

【题解】

本篇旨在论述君主所当执守的根本——清静无为,集中体现了“虚君”的思想。善于作君主的,不担当任何职务,不作任何具体的事情,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臣下的才智,否则就要招致尊卑颠倒、国家危亡的后果。

文章批判了“博闻”、“强识”之士,“坚白”、“无厚”之说,宣扬了老子的思想。

【原文】

二曰:

得道者必静,静者无知,知乃无知 (1),可以言君道也。故曰中欲不出谓之扃 (2),外欲不入谓之闭。既扃而又闭,天之用密 (3)。有准不以平,有绳不以正,天之大静。既静而又宁,可以为天下正 (4)

【注释】

(1)乃:若。

(2)扃(jiōnɡ):关锁,关闭。

(3)天:指天性。密:宁静。

(4)正:主。

【翻译】

第二:

得道的人一定清静,清静的人什么都不知道,知道就像不知道一样,这样就可以跟他谈论当君主的原则了。所以说,内心的欲望不显露出来叫做封锁,外面的欲望不进入内心叫做关闭。既封锁又关闭,天性由此得以宁静。有水准仪不用它测平,有墨绳不用它测直,天性因此非常清静。既清静又安宁,就可以当天下的主宰了。

【原文】

身以盛心,心以盛智,智乎深藏,而实莫得窥乎!《鸿范》曰 (1):“惟天阴骘下民 (2)。”阴之者,所以发之也 (3)。故曰不出于户而知天下,不窥于牖而知天道。其出弥远者,其知弥少。故博闻之人、强识之士阙矣 (4),事耳目、深思虑之务败矣,坚白之察、无厚之辩外矣 (5)。不出者,所以出之也;不为者,所以为之也。此之谓以阳召阴、以阴召阳 (6)。东海之极,水至而反;夏热之下,化而为寒。故曰天无形 (7),而万物以成;至精无象 (8),而万物以化;大圣无事,而千官尽能。此乃谓不教之教,无言之诏。

【注释】

(1)《鸿范》:《尚书》里的一篇。

(2)阴:通“荫”,覆蔽,庇护。骘(zhì):安定。

(3)发之:使之发,即使人民繁衍生息。

(4)识(zhì):记,记忆。阙:缺,亏损。

(5)“坚白”二句:“坚白”和“无厚”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家名辩的论题。

(6)“以阳”二句:当作“以阳召阴,以阴召阳”(依李宝洤说)。相反相成、无为而治之意。

(7)“故曰”句:“天”上当有“昊”(hào)字(依王念孙说)。昊天,即天。昊,元气博大的样子。

(8)象:当作“为”(依王念孙说)。

【翻译】

身体是用来保藏心的,心是用来保藏智慧的。智慧被深深保藏着,因而实情就不能窥见啦!《鸿范》上说:“只有上天庇护人民并让人民安定。”庇护人民,是为了让人民繁衍生息。所以说,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事,不从窗户向外望就能知道天的运行规律。那些出去越远的人,他们知道的就越少。所以,见闻广博、记忆力强的,他们的智慧就欠缺了;致力于耳聪目明、深思熟虑的,他们的智慧就毁坏了;考察“坚白”、论辩“无厚”的,他们的智慧就丢弃了。不出门,正是为了达到出门的效果;不做事,正是为了实现做事的目的。这就叫做用阴气召来阳气、用阳气召来阴气。东海那样远,水流到那里还会回来;过了夏天的炎热以后,就会渐渐变得寒冷。所以说,广漠的上天虽没有形象,可是万物靠了它能生成;最精微的元气虽没有作为,可是万物靠了它能化育;非常圣明的人虽不做事,可是却让所有官吏都把才能使出来。这就叫做不进行教化的教化,不使用言语的诏告。

【原文】

故有以知君之狂也,以其言之当也;有以知君之惑也,以其言之得也 (1)。君也者,以无当为当,以无得为得者也。当与得不在于君,而在于臣。故善为君者无识 (2),其次无事。有识则有不备矣,有事则有不恢矣 (3)。不备不恢,此官之所以疑,而邪之所从来也。今之为车者,数官然后成 (4)。夫国岂特为车哉?众智众能之所持也,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 (5)

【注释】

(1)“故有”四句:以上几句意思又见《任数》篇,表现的都是“君道无知无为”的思想。

(2)识:通“职”,官职。

(3)恢:周备,全面。

(4)数官然后成:古代做车,轮、舆、辕、轴等分别由不同部门去做,所以这里说“数官然后成”。官,官署。

(5)方:方法。“车”字当为衍文(依王念孙说)。

【翻译】

所以,有办法知道君主狂妄,那就是根据他的言语恰当;有办法知道君主昏惑,那就是根据他的言语得体。所谓君主,就是以不求恰当为恰当、以不求得体为得体的人啊。恰当与得体不属于君主的范围,而属于臣子的范围。所以善于当君主的人不担当任何官职,其次是不做具体的事情。担当官职就会有不能完备的情况,做具体事情就会有不能周全的情况。不完备不周全,这是官吏之所以产生疑惑、邪僻之所以出现的原因。现在制造车子的,要经过许多有关部门然后才能造成。治理国家岂只像造车子啊!国家是靠众人的智慧和才能来维护的,不可以用一件事情一种方法使它安定下来。

【原文】

夫一能应万,无方而出之务者 (1),唯有道者能之。鲁鄙人遗宋元王闭 (2),元王号令于国,有巧者皆来解闭。人莫之能解。兒说之弟子请往解之 (3),乃能解其一,不能解其一,且曰:“非可解而我不能解也,固不可解也。”问之鲁鄙人,鄙人曰:“然,固不可解也,我为之而知其不可解也。今不为而知其不可解也,是巧于我。”故如兒说之弟子者,以“不解”解之也 (4)。郑大师文终日鼓瑟而兴 (5),再拜其瑟前曰:“我效于子 (6),效于不穷也。”故若大师文者,以其兽者先之,所以中之也 (7)

【注释】

(1)“无方”句:即无方而务出之,指没有方法却能做成事情。

(2)鄙人:鄙野之人,即边远地区的人。宋元王:即宋元公,名佐,公元前531年—前517年在位。闭:连环结,套在一起的两个绳结。

(3)兒(ní)说:宋国的善辩之人。

(4)“以不”句:意思是说,结本不可解,指出其不可解,也就是解决“不解”了绳结的问题。

(5)大(tài)师:古代乐官官职名。这个意义后来写作“太师”。文:大师之名。

(6)效:用,这里是学习的意思。

(7)“以其”二句:这两句颇费解,姑依李宝洤说做如下解释:以兽为喻,乃是取其无知之意。太师文学习鼓瑟,先使其心如兽一样冥然无知,顺应瑟的自然规律,因而能掌握鼓瑟的规律。

【翻译】

能以不变应万变、不用任何方法却能做成事情的,只有有道之人才能这样。有个鲁国边鄙地区的人送给宋元王一个连环结,宋元王在国内传下号令,让灵巧的人都来解绳结。没有人能解开。兒说的学生请求去解绳结,只能解开其中的一个,不能解开另一个,并且说:“不是可以解开而我不能解开,这个绳结本来就不能解开。”向鲁国边鄙地区的人询问一下,他说:“是的,这个绳结本来不能解开,我打的这连环结,因而知道它不能解开。现在这人没有打这连环结,却知道它不能解开,这人比我巧啊。”所以像兒说的学生这样的人,是用“不可以解开”的回答解决了绳结的问题。郑国的太师文弹瑟弹了一整天,而后站起来。在瑟前拜了两拜说:“我学习你,学习你的音律变化无穷。”所以像太师文这样的人,先让自己的心如兽类一样冥然无知,所以才能掌握弹瑟的规律。

【原文】

故思虑自心伤也 (1),智差自亡也 (2),奋能自殃 (3),其有处自狂也 (4)。故至神逍遥倏忽 (5),而不见其容;至圣变习移俗,而莫知其所从;离世别群,而无不同 (6);君民孤寡,而不可障壅。此则奸邪之情得,而险陂谗慝谄谀巧佞之人无由入 (7)。凡奸邪险陂之人,必有因也。何因哉?因主之为。人主好以己为,则守职者舍职而阿主之为矣 (8)。阿主之为,有过则主无以责之,则人主日侵 (9),而人臣日得。是宜动者静,宜静者动也。尊之为卑,卑之为尊,从此生矣。此国之所以衰,而敌之所以攻之者也。

【注释】

(1)“故思”句:“心”字当为衍文(依陈昌齐说)。

(2)智差:智巧。差,巧诈。

(3)“奋能”句:“自殃”下当脱“也”字(依俞樾说)。

(4)有处:指有职位。处,居。

(5)倏(shū)忽:转瞬之间,形容时间短暂。

(6)同:和。

(7)陂(bì):也作“诐”,邪佞,不正。

(8)阿:曲从,迎合。

(9)侵:侵夺,这里是受损害的意思。

【翻译】

所以,思虑就会使自己受到损伤,智巧就会使自己遭到灭亡,逞能就会使自己遭遇祸殃,任职就会使自己变得狂妄。所以神妙至极就能逍遥自得,转瞬即逝,但人们却看不到它的形体;圣明至极就能移风易俗,但人们却不知道是跟随着什么改变的;超群出世,却没有不和谐的;治理人民,称孤道寡,却不受阻塞壅闭。这样,奸邪的实情就能了解,阴险邪僻、善进谗言、阿谀奉承、机巧虚诈之人就无法靠近了。凡是奸邪险恶的人,一定要有所凭借。凭借什么呢?就是凭借君主的亲自做事。君主喜欢亲自做事,那么担当官职的人就会放弃自己的职责去曲从君主所做的事了。曲从君主所做的事,有了过错,君主也就无法责备他,这样,君主就会一天天受损害,臣子就会一天天得志。这样就是该行动的却静止,该静止的却行动。尊贵的变为卑下的,卑下的变为尊贵的,这种现象就由此产生了。这就是国家所以衰弱、敌国所以进犯的原因啊。

【原文】

奚仲作车 (1),苍颉作书 (2),后稷作稼 (3),皋陶作刑 (4),昆吾作陶 (5),夏君守作城 (6)。此六人者,所作当矣,然而非主道者。故曰作者忧 (7),因者平。惟彼君道,得命之情,故任天下而不强 (8),此之谓全人 (9)

【注释】

(1)奚仲:传说中车的创造者,黄帝之后,任姓,为夏朝车正(掌管车的官员)。

(2)苍颉(jié):又作“仓颉”,旧传为黄帝的史官,汉字的创造者。

(3)后稷:名弃,周的始祖。“后”是“君”的意思,“稷”本是主管农业的官。尧任命弃为稷,周人于是称之为“后稷”。

(4)皋陶(ɡāoyáo):相传为东夷族首领,曾被舜任为掌管刑法的官。

(5)昆吾:己姓,善于制造陶器。

(6)君守(ɡǔn):也作“鲧”(ɡǔn),传说中远古部落首领,禹之父,曾奉尧命治水,采用筑堤防的办法,九年未治平,被舜杀死。这里说他作城,当是古代传闻。

(7)忧:当作“扰”(依王念孙说)。扰:纷乱。

(8)强(qiǎnɡ):勉强,费力。

(9)全人:全德之人。

【翻译】

奚仲创造了车子,苍颉创造了文字,后稷发明了种庄稼,皋陶制定了刑法,昆吾创造了陶器,夏君守发明了筑城。这六个人,他们所创造的东西都是适宜的,然而却不是君主所应做的。所以说,创造的人忙乱,靠别人创造的人平静。只有掌握了当君主的原则,才能了解性命的真情,所以驾驭天下而不感到费力,这样的人就叫做完人。

上一篇:审分
下一篇:任数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