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题解】
见《孟秋》。
【原文】
一曰:
季秋之月,日在房 (1),昏虚中 (2),旦柳中。其日庚辛,其帝少皞,其神蓐收,其虫毛,其音商,律中无射 (3)。其数九,其味辛,其臭腥,其祀门,祭先肝。候雁来,宾爵入大水为蛤 (4)。菊有黄华,豺则祭兽戮禽 (5)。天子居总章右个 (6),乘戎路,驾白骆,载白旂,衣白衣,服白玉,食麻与犬,其器廉以深。
【注释】
(1)房:星宿名,二十八宿之一,在今天蝎座。
(2)虚:星宿名,二十八宿之一,在今宝瓶座。
(3)无射(yì):十二律之一,属阳律。
(4)宾爵(què):指麻雀。爵,通“雀”。因麻雀栖息于人家房宇之间有似宾客,所以称为宾爵。大水:指海。蛤(ɡé):蛤蜊。雀入海为蛤是古人一种不科学的说法。
(5)豺:兽名,黄色,似狗而尾长。祭兽:豺杀死野兽之后,四面摆开,像祭祀一样,古人称之为祭兽。祭,杀。戮:杀。禽:泛指鸟类。
(6)总章右个:西向明堂的右侧室。
【翻译】
第一:
季秋九月,太阳的位置在房宿。初昏时刻,虚宿出现在南方中天;拂晓时刻,柳宿出现在南方中天。这个月于天干属庚辛,主宰之帝是少皞,佐帝之神是蓐收,应时的动物是老虎一类的毛族,相配的声音是商音,音律与无射相应。这个月的数字是九,味道是辣,气味是腥,要举行的祭祀是门祭,祭祀时祭品以肝脏为尊。这个月,候鸟从北方飞来,栖息于屋宇的麻雀钻进大海变成蛤蜊。秋菊开黄花。豺开始杀戮禽兽。天子住在西向明堂的右侧室,乘坐白色的兵车,车前驾白色的马,车上插白色的绘有龙纹的旗帜。天子穿白色的衣服,佩戴白色的饰玉,吃的食物是麻籽和狗肉,用的器物锐利而深邃。
【原文】
是月也,申严号令,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入,以会天地之藏,无有宣出 (1)。命冢宰 (2),农事备收,举五种之要 (3)。藏帝籍之收于神仓 (4),祗敬必饬 (5)。
【注释】
(1)宣:疏散。
(2)冢(zhǒnɡ)宰:官名,六卿之一,也称太宰。负责治理邦国,统领百官。
(3)举:设立。要(yào):账簿。
(4)帝籍之收:天子籍田中所收的谷物。帝籍,古时,天子有农田千亩,用民力耕作,生产祭祀上帝的黍稷,这些农田称为帝籍。神仓:储藏供祭祀上帝神祇所用谷物的谷仓。
(5)祗(zhī):敬。饬:正。这句是说储藏籍田所收谷物入神仓时恭敬而不怠慢,端正而不偏邪。
【翻译】
这个月,要重申严明各种号令。命令百官贵贱人等无不从事收敛的工作,来应合天地收藏的时气,不得有宣泄散出。命令太宰,在农作物全部收成之后,建立登记五谷的账簿。把天子籍田中收获的谷物藏入供祭祀上帝神祇所用谷物的谷仓,必须恭敬严肃。
【原文】
是月也,霜始降,则百工休。乃命有司曰 (1):“寒气总至,民力不堪,其皆入室。”上丁 (2),入学习吹。
【注释】
(1)有司:指司徒。
(2)上丁:上旬的丁日。
【翻译】
这个月,霜开始降落,各种工匠开始休整。同时命令司徒说:“寒气突然来到,百姓经受不起,让他们都进屋准备过冬。”这个月上旬的丁日,乐师进入太学练习吹籥及笙竽,演习礼乐。
【原文】
是月也,大飨帝 (1),尝牺牲 (2),告备于天子 (3)。合诸侯,制百县 (4),为来岁受朔日 (5),与诸侯所税于民,轻重之法,贡职之数 (6),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,以给郊庙之事 (7),无有所私。
【注释】
(1)大飨帝:指遍祀五帝。飨,飨祭。帝,指五帝。
(2)尝牺牲:以牺牲尝祭群神。尝,秋祭名,指祭祀群神。
(3)告:禀告。备:齐备,指祭祀齐备。这几句大意是,天子亲飨五帝,使有司尝祭群神,事毕,有司向天子禀告祭祀已齐备。
(4)制:从,使跟从。百县:指天子领地内的各县。
(5)来岁:明年。秦以夏历十月(建亥之月)为岁首,九月为年终,所以天子于此月授明年的朔日。朔日:指每月初一。这一天日月合朔(即日月同在一个黄道经度上),所以称为朔。古人很重视朔日,每年年终,天子要向诸侯颁布来年十二个月的朔日,诸侯受飨之后把它藏在祖庙里,每月要告朔。
(6)贡职:指献给天子的贡赋。
(7)郊庙:泛指祭祀。祭天叫郊,祭祖叫庙。
【翻译】
这个月,天子要遍祭五帝,并命令主管官吏用牺牲祭祀群神,事毕,主管官吏向天子禀告祭祀已经齐备。天子要聚会诸侯、百县大夫,向他们颁授来年的朔日,以及诸侯向百姓收税轻重的法规,诸侯向天子缴纳贡赋的多少;抽税轻重、纳贡多少都以远近和土地出产的情况为依据。这些东西供祭天祭祖之用,没有属于私有的。
【原文】
是月也,天子乃教于田猎 (1),以习五戎、獀马 (2)。命仆及七驺咸驾 (3),载旍旐舆 (4),受车以级,整设于屏外 (5);司徒搢扑 (6),北向以誓之。天子乃厉服厉饬 (7),执弓操矢以射。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(8)。
【注释】
(1)教于田猎:指在打猎中教习治兵之法。田,打猎。
(2)五戎:五种兵器,通常指刀、剑、矛、戟、矢。獀(sōu):选择。
(3)仆:指田仆,田猎时负责驾御猎车的人。七驺(zōu):指趣马,负责套马和卸马的人。
(4)旍(jīnɡ):旌旗。旐(zhào):绘有龟蛇的旗帜。舆:应作“旟”绘有鹰鸟的旗帜。这句大意是车上插着标志不同等级的各种旗帜。
(5)整:指按尊卑次序排好队列。屏:指猎场周围的树墙。
(6)司徒:官名,六卿之一,主管教化。搢(jìn):插。扑:指戒尺一类教刑的用具。
(7)厉服:猛厉之服,指戎装。厉,猛。厉饬:指披挂的刀剑。饬,通“饰”,饰物。
(8)主祠:掌管祭祀的官吏。禽:指猎获的鸟兽。四方:指四方之神。
【翻译】
这个月,天子借打猎教练治兵之法,熟悉各种兵器,选择良马。命令田仆和管套车卸马的吏役都来驾车,车上插着各种旗帜,参加田猎的人按照等级授予车辆,并按次序整齐地摆在屏垣之外。司徒把教刑用具插在衣带间,向北面告诫众人。天子穿着威武的戎装,佩戴着刀剑等饰物,拿着弓箭来射猎。命令主管祭祀的官吏用猎获的鸟兽祭祀四方之神。
【原文】
是月也,草木黄落,乃伐薪为炭。蛰虫咸俯在穴,皆墐其户 (1)。乃趣狱刑 (2),无留有罪,收禄秩之不当者 (3),共养之不宜者。
【注释】
(1)墐(jǐn):用泥涂柴门,使之挡风。
(2)趣(cù):通“促”,督促。狱刑:断案判刑。
(3)秩:指官爵。
【翻译】
这个月,草木黄落了,可以砍伐木柴烧制木炭。蛰伏的动物都藏伏在洞穴里,封严它们的洞口。这个月,要督促诉讼断案的事,不要留下有罪应判决的案件。收缴那些无功之人不应得的俸禄和官爵,以及那些不应得到国家供养的人所得到的供养之物。
【原文】
是月也,天子乃以犬尝稻,先荐寝庙 (1)。
【注释】
(1)荐:向鬼神进献。寝庙:祖庙。
【翻译】
这个月,天子就着狗肉品尝稻米,并首先进献给祖庙。
【原文】
季秋行夏令,则其国大水,冬藏殃败 (1),民多鼽窒 (2);行冬令,则国多盗贼,边境不宁,土地分裂;行春令,则暖风来至,民气解堕 (3),师旅必兴 (4)。
【注释】
(1)冬藏:指储藏起来准备过冬用的谷物菜蔬。
(2)鼽(qíu):鼻不通。
(3)解堕:松懈懒惰。解,同“懈”。
(4)师旅:军队。古制,二千五百人为师,五百人为旅。
【翻译】
季秋如果实行应在夏天实行的政令,那么,国家就会大水成灾,收藏起来准备过冬的谷物菜蔬就会毁坏,百姓就会出现鼻塞窒息的疾病。如果实行应在冬天实行的政令,那么,国家就会盗贼横生,边境就不能安宁,土地就会被侵削分割。如果实行应在春天实行的政令,那么暖风就会到来,百姓就会懈怠,战争就会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