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氏春秋

《吕氏春秋》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,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。它的哲学思想、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,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,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,进行深入的研究。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末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状况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爱士一作慎穷

【题解】

本篇旨在劝说君主“爱士”。文章以秦穆公、赵简子“行德爱人”而得到“野人”及士拼死报答的事例说明,贤主一定“怜人之困”、“哀人之穷”;君主只要做到“行德爱人”,人民就会“亲其上”,就会“乐为其君死矣”。文章反映了作者希望自己这一阶层受到君主赏识的愿望。

【原文】

五曰:

衣人以其寒也,食人以其饥也。饥寒,人之大害也;救之,义也。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(1),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,必哀人之穷也。如此则名号显矣,国士得矣 (2)

【注释】

(1)如:相当“于”。

(2)国士:全国之内的优秀人物。

【翻译】

第五:

给人衣穿是因为人们在受冻,给人饭吃是因为人们在挨饿。挨饿受冻是人的大灾,拯救挨饿受冻的人是正义的行为。人的艰难窘迫比起挨饿受冻来灾难更为深重,所以贤明的君主对陷入困境的人必定怜悯,对人遭受困厄必表痛惜。做到这一步,君主的名声就显赫了,国士就会归附了。

【原文】

昔者,秦缪公乘马而车为败 (1),右服失而野人取之 (2)。缪公自往求之,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 (3)。缪公叹曰:“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 (4),余恐其伤女也!”于是遍饮而去。处一年,为韩原之战 (5)。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,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矣 (6),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杸而击缪公之甲 (7),中之者已六札矣 (8)。野人之尝食马肉于岐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,毕力为缪公疾斗于车下,遂大克晋,反获惠公以归。此《诗》之所谓曰“君君子则正,以行其德;君贱人则宽,以尽其力”者也 (9)。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?行德爱人,则民亲其上;民亲其上,则皆乐为其君死矣。

【注释】

(1)乘马:乘着马驾的车。败:坏。

(2)服:古代一车驾四马,居中的两匹称“服”,两边的称“骖(cān)”。失(yì):同“佚”,狂奔。野人:与君子相对,这里指农夫。

(3)岐山:在今陕西岐山东北。

(4)还(xuán):通“旋”,迅速,立刻。

(5)韩原:春秋晋地,在今山西芮城。

(6)梁由靡:晋大夫。据《史记·晋世家》记载,韩原之战,梁由靡为晋惠公驾车。

(7)晋惠公:春秋时晋国国君,名夷吾,公元前650年—前637年在位。右:车右,由勇士担任。杸:同“殳”,古代兵器,竹制,一端有棱。

(8)六札:六层革甲。当时革甲一般都是复叠七层。缪公之甲已被击穿六层,形势当是十分危急了。

(9)曰:当为衍文。这两句诗是逸诗,今本《诗经》未载。

【翻译】

从前,有一次秦穆公乘马车出行,车坏了,右侧驾辕的马脱缰跑了,一群农夫抓住了它。穆公亲自去寻找那匹马,在岐山的南面看到农夫正要分食马肉。穆公叹息说:“吃了骏马的肉而不马上喝酒,我恐怕马肉会伤了你们的身体。”于是穆公给他们一一喝了酒,才离开。过了一年,秦、晋进行韩原之战。晋国士兵已经包围了秦穆公的兵车,晋国大夫梁由靡已经抓住穆公车上左边的马,晋惠公的车右路石举起长殳击中了穆公的铠甲,穆公的铠甲已被击穿了六层,在这危急时刻,曾在岐山之南分食马肉的农夫三百多人,在车下竭尽全力为穆公拼死搏斗。于是秦军大胜晋军,反而俘获了晋惠公带回秦国。这就是《诗》中所说的“给君子做国君就要平正无私,借以让他们施行仁德;给卑贱的人做国君就要宽容厚道,借以让他们竭尽全力”啊!君主怎么能不务求施行仁德、爱抚人民呢?君主施行仁德,爱抚人民,人民就爱戴他们;人民如果爱戴他们的君主,那就都乐意为他们去死了。

【原文】

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 (1)。阳城胥渠处广门之官 (2),夜款门而谒曰 (3):“主君之臣胥渠有疾 (4),医教之曰:‘得白骡之肝,病则止;不得则死。’”谒者入通 (5)。董安于御于侧 (6),愠曰:“嘻!胥渠也。期吾君骡 (7),请即刑焉 (8)。”简子曰:“夫杀人以活畜,不亦不仁乎?杀畜以活人,不亦仁乎?”于是召庖人杀白骡,取肝以与阳城胥渠。处无几何,赵兴兵而攻翟 (9)。广门之官,左七百人,右七百人,皆先登而获甲首。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?

【注释】

(1)赵简子:春秋末年晋卿,名鞅,谥号简子。又名志父,也称赵孟。

(2)阳城胥渠:赵简子的家臣,复姓阳城,名胥渠。处:居,任。广门:晋邑名。官:这里指小吏。

(3)款:叩,敲。谒(yè):告。

(4)主君:古时国君、卿、大夫均可称主君。这里指赵简子。

(5)谒者:专管通报的小官。通:通报。

(6)董安于:赵简子的家臣。御:侍奉。

(7)期:希冀。这里是算计的意思。

(8)即刑:就刑,接受死刑。即,就,走近。

(9)翟(dí):通“狄”,我国古代北方地区民族名。

【翻译】

赵简子有两匹白骡,简子特别喜爱它们。阳城胥渠任广门邑的小吏,一天夜里来到简子的门前,叩门申述说:“主君的家臣胥渠病了,医生告诉他说:‘如果弄到白骡的肝吃了,病就能好;如果弄不到,就必死。’”负责通报的人进去通报给赵简子。董安于正在一旁侍奉,恼怒地说:“嘿!胥渠这个家伙!竟算计起我们主君的白骡来了。请您让他接受死刑!”简子说:“杀人以使牲畜活命,不也太不仁义了吗?杀掉牲畜以使人活命,不正是仁爱的体现吗?”于是呼唤厨师杀掉白骡,取出肝,送给阳城胥渠。过了没多久,赵简子举兵攻狄,广门邑的小吏,左队七百人,右队七百人都争先登上城头,并斩获敌方披甲武士的首级。由此看来,君主怎么可以不爱士呢?

凡敌人之来也,以求利也。今来而得死,且以走为利。敌皆以走为利,则刃无与接。故敌得生于我,则我得死于敌;敌得死于我,则我得生于敌。夫得生于敌,与敌得生于我,岂可不察哉?此兵之精者也。存亡死生决于知此而已矣。

【翻译】

凡敌人来犯,都是为了追求利益;假如来犯而遭到覆灭,那将把退却看作有利了。如果敌人都把退却看作有利,那就用不着交锋了。所以,如果敌人从我们这里获得生存,那我们就要死在敌手;如果敌人死在我们手下,那我们就从敌人那里获得了生存。或是我们从敌人那里获得生存,或是敌人从我们这里获得生存,这其中的道理难道不该仔细研究吗?这是用兵的精妙所在,生死存亡只是取决于是否懂得这个道理罢了。

上一篇:决胜
下一篇:季秋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