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题解】
依五行学说,秋属金,是万物成熟凋落的季节。秋德肃杀,所以天子发布政令,应把惩治罪恶、征伐不义放在重要位置。“修法制,缮囹圄,具桎梏”,“戮有罪,严断刑”,“申严百刑,斩杀必当”;“专任有功,以征不义,诘诛暴慢,以明好恶”。此时,农事已经完成,可以建都邑,筑城郭,完堤防,修宫室。到了季秋,天气已寒凉,应保存民力,命其入室休息。天子要举行傩祭,却除灾疫,以通秋气。
《孟秋》、《仲秋》、《季秋》三纪所辖十二篇文章都是有关战争的,或与战争有联系的言论。
【原文】
一曰:
孟秋之月,日在翼 (1),昏斗中 (2),旦毕中 (3)。其日庚辛 (4),其帝少皞 (5),其神蓐收 (6),其虫毛 (7),其音商 (8),律中夷则 (9)。其数九 (10),其味辛,其臭腥,其祀门 (11),祭先肝。凉风至,白露降,寒蝉鸣 (12),鹰乃祭鸟 (13),始用刑戮。天子居总章左个 (14),乘戎路 (15),驾白骆,载白旂,衣白衣,服白玉,食麻与犬,其器廉以深。
【注释】
(1)翼:星宿名,二十八宿之一,在今巨蟹座。
(2)斗:星宿名,二十八宿之一,在今人马座。
(3)毕:星宿名,二十八宿之一,在今金牛座。
(4)庚辛:五行说认为秋季属金,庚辛也属金,所以说“其日庚辛”。下文“其帝少皞,其神蓐收,其虫毛,其音商,其味辛,其臭腥,其祀门”等也都是先配五行再配四时。
(5)少皞:即金天氏,五帝之一,五行家说他以金德王天下,被尊为西方金德之帝。
(6)蓐(rù)收:少皞氏之子,名该,被尊为金德之神。
(7)毛:五虫之一,指老虎之类长毛的动物。
(8)商:五音之一。
(9)夷则:十二律之一,属阳律。
(10)九:阴阳说认为,金生数为四,成数为九,这里指金的成数。参看《孟春》注。
(11)门:五祀之一。古人认为秋由门入,所以要祭门。
(12)寒蝉:蝉的一种,色青而小,天凉时开始鸣叫。
(13)鹰乃祭鸟:鹰把击杀的飞鸟摆开,像祭祀时陈列祭品一样,古人称之为祭鸟。
(14)总章左个:西向明堂的左侧室。
(15)戎路:兵车,饰有白色。路,同“辂”,车。
【翻译】
第一:
孟秋七月,太阳的位置在翼宿。初昏时刻,斗宿出现在南方中天;拂晓时刻,毕宿出现在南方中天。孟秋于天干属庚辛,主宰之帝是少皞,佐帝之神是蓐收,应时的动物是老虎之类的毛族,相配的声音是商音,音律与夷则相应。这个月的数字是九,味道是辣,气味是腥,要举行的祭祀是门祭,祭祀时祭品以肝脏为尊。这个月,凉风来到,白露降落,寒蝉鸣叫,鹰于是把捕杀的飞鸟摆开,像祭祀时陈列祭品一样。这个月开始使用刑罚和杀戮。天子住在西向明堂的左侧室,乘坐白色的兵车,车前驾白色的马,车上插白色的绘有龙纹的旗帜;天子穿白色的衣服,佩戴白色的饰玉。吃的食物是麻籽和狗肉,用的器物锐利而深邃。
【原文】
是月也,以立秋。先立秋三日,大史谒之天子曰:“某日立秋,盛德在金。”天子乃斋。立秋之日,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,以迎秋于西郊。还,乃赏军率武人于朝 (1)。天子乃命将帅,选士厉兵,简练桀俊,专任有功,以征不义,诘诛暴慢,以明好恶,巡彼远方 (2)。
【注释】
(1)军率(shuài):将帅。率,通“帅”。
(2)巡:顺,使归顺。远方:指天下。
【翻译】
这个月有立秋的节气,在立秋前三天,太史向天子禀告说:“某日立秋,大德在于金。”于是天子斋戒,准备迎秋。立秋那天,天子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,到西郊去迎接秋的到来。迎秋归来,于是在朝廷赏赐将军和勇武之士。天子命令将帅挑选兵士,磨砺兵器,精选并训练杰出的人才,专一委任有功的将士,去征讨不义之人,追究诛伐凶恶怠慢之人,以表明爱憎,使天下人都来归顺。
【原文】
是月也,命有司修法制,缮囹圄,具桎梏,禁止奸,慎罪邪 (1),务搏执 (2);命理瞻伤察创、视折审断 (3),决狱讼,必正平,戮有罪,严断刑。天地始肃,不可以赢 (4)。
【注释】
(1)慎:警戒。
(2)搏执:捕获。
(3)理:指理官,即审理狱讼的法官。瞻、察、视、审:都有探视、察看的意思。伤:指皮破。创:指肉破。折:指骨折。断:指骨肉都折。
(4)赢:盛。
【翻译】
这个月,命令主管官吏加强禁令,修缮牢狱,准备刑具,禁止奸邪之事,警戒有罪邪恶之人,务必捉拿拘捕他们。命令负责诉讼的官吏探视察看身体有创伤毁折的囚犯。判决诉讼,必须公正,杀戮有罪,从严断刑。这个月,天地开始有肃杀之气,不可以盛气骄盈。
【原文】
是月也,农乃升谷,天子尝新 (1),先荐寝庙。命百官始收敛,完堤防 (2),谨壅塞,以备水潦;修宫室,坿墙垣 (3),补城郭。
【注释】
(1)尝新:指尝食新收获的谷物。古时所谓尝新都要先进献祖庙,祭祀祖先,然后再分享群臣。
(2)防:河堤。
(3)坿(fù):培土加高。
【翻译】
这个月,农民进献五谷。天子尝食新收获的谷物,首先要奉献给祖庙。这个月,命令百官要百姓收敛谷物,修缮堤坝,仔细检查水道有无堵塞,以防备大水为害;还要修葺宫室,加高院墙,修补城郭。
【原文】
是月也,无以封侯、立大官,无割土地 (1),行重币 (2),出大使 (3)。
【注释】
(1)无割土地:指不要赏赐人土地。
(2)重币:厚礼。
(3)大使:指帝王特派的临时使节。古人以为秋气收敛,上述封割之事都不宜做。
【翻译】
这个月,不要分封诸侯,不要设置高官,不要赏赐人土地,不要馈送重礼,不要派出负有特殊使命的使节。
【原文】
行之是令 (1),而凉风至三旬 (2)。
【注释】
(1)行之是令:实行应在本月实行的政令。
(2)凉风至三旬:大意是凉风每旬一至,三旬三至。
【翻译】
实行这些政令,凉风就会到来,三旬每旬来一次。
【原文】
孟秋行冬令,则阴气大胜,介虫败谷 (1),戎兵乃来 (2);行春令,则其国乃旱,阳气复还,五谷不实;行夏令,则多火灾,寒热不节,民多疟疾。
【注释】
(1)介虫:指龟蟹之类有甲壳的动物。介,甲。
(2)戎兵:军队,指敌军。
【翻译】
孟秋如果实行应在冬天实行的政令,那么,阴气就过于浓盛,有甲壳的动物就会毁害谷物,敌军就会来侵扰。如果实行应在春天实行的政令,那么,国家就会出现旱灾,阳气就会重新回来,五谷就不能结实。如果实行应在夏天实行的政令,那么,火灾就会频频发生,寒热就会失去节度,百姓就会患疟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