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题解】
依五行学说,夏属火,是万物继续生长繁荣的时期。因此,天子发布政令应以宽厚为主。天子要“劳农劝民,无或失时”,“命农勉作,无伏于都”;要“断薄刑,决小罪,出轻系”,要祭祀山川百神,为民祈福。而“不可以兴土功,不可以合诸侯,不可以起兵动众”。
《孟夏》、《仲夏》、《季夏》三纪所统辖的文章,主要是有关教育和音乐的内容。因为古人认为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和音乐的教化。阐述这些内容,也是为了顺应时气。
【原文】
一曰:
孟夏之月,日在毕 (1),昏翼中 (2),旦婺女中 (3)。其日丙丁 (4),其帝炎帝 (5),其神祝融 (6),其虫羽 (7),其音徵 (8),律中仲吕 (9)。其数七 (10),其性礼 (11),其事视 (12),其味苦,其臭焦,其祀灶 (13),祭先肺。蝼蝈鸣 (14),蚯蚓出,王菩生 (15),苦菜秀 (16)。天子居明堂左个 (17),乘朱辂 (18),驾赤骝 (19),载赤旂,衣赤衣,服赤玉,食菽与鸡,其器高以觕 (20)。
【注释】
(1)日在毕:指太阳的位置在毕宿。毕,星宿名,二十八宿之一,在今金牛座。
(2)翼:星宿名,二十八宿之一,在今巨蟹座。中:中星,即晨昏时刻出现在南方中天的星座。
(3)婺女:星宿名,二十八宿之一,又简称“女”,在今宝瓶座。
(4)丙丁:五行说认为夏季属火,丙丁也属火,所以说“其日丙丁”。下文“其帝炎帝,其神祝融,其虫羽,其音徵,其味苦,其臭焦,其祀灶”等也都是把五帝等先配五行再配四时的。
(5)炎帝:即神农氏,五帝之一,五行家说他以火德统治天下,被尊为南方火德之帝。
(6)祝融:颛顼氏之后,名吴回,曾为高辛氏火官,死后被尊为火德之神。
(7)羽:指凤鸟之类的羽族。
(8)徵(zhǐ):五音之一。
(9)仲吕:十二律之一,属阴律。
(10)七:阴阳说认为,火生数为二,成数为七,这里指火的成数。参看《孟春》注。
(11)礼:五性(仁义礼智信)之一。
(12)视:五事(貌言视听思)之一。
(13)灶:五祀之一,指对灶神的祭祀。
(14)蝼蝈:蛤蟆,蛙的一种,似蟾蜍而小,初夏开始鸣叫。
(15)王菩(pú):即栝楼,根和果实可入药。
(16)苦菜:一种野生草本植物。秀:开花。
(17)明堂左个:南向明堂的左侧室。
(18)朱辂(lù):赤红色的车。辂,车。
(19)骝(liú):黑鬣黑尾的红马。
(20)觕(cū):大(依高诱说)。器物高而且大是顺应夏季长养之气。
【翻译】
第一:
孟夏四月,太阳的位置在毕宿,黄昏时刻,翼宿出现在南方中天;拂晓时刻,女宿出现在南方中天。孟夏于天干属丙丁,主宰之帝是炎帝,佐帝之神是祝融,应时的动物是凤鸟之类的羽族,相配的声音是徵音,音律与仲吕相应。这个月的数字是七,情性是礼,修养身心所应做的事是视,味道是苦,气味是焦,要举行的祭祀是灶祭,祭祀时祭品以肺脏为尊。这个月,蛤蟆开始鸣叫,蚯蚓从土里钻出来,栝楼长出来了,苦菜开花了。天子住在南向明堂的左侧室,乘坐朱红色的车子,车前驾赤红色的马,车上插赤色的绘有龙纹的旗帜,天子穿赤色的衣服,佩戴赤色的饰玉,吃的食物是豆子和鸡,用的器物高而且大。
【原文】
是月也,以立夏。先立夏三日,太史谒之天子曰:“某日立夏,盛德在火。”天子乃斋。立夏之日,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,以迎夏于南郊。还,乃行赏、封侯、庆赐,无不欣说 (1)。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(2)。命太尉赞杰俊 (3),遂贤良,举长大;行爵出禄 (4),必当其位。
【注释】
(1)说:同“悦”,高兴。
(2)乐师:即小乐正,乐官之副职。
(3)太尉:官名。赞,禀告,这里有举荐的意思。
(4)行爵:封爵。
【翻译】
这个月有立夏的节气。立夏前三天,太史向天子禀告说:“某日立夏,大德在于火。”天子于是斋戒,准备迎夏。立夏那天,天子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南郊迎接夏的来临。礼毕归来,于是赏赐功臣,分封爵位和土地,群臣无不欣喜快乐。命令乐师练习合演礼、乐。命令太尉向天子禀报才能出众的人,举荐德行超群的人、形体高大的人。封给爵位,给予俸禄,一定要与他们的地位相当。
【原文】
是月也,继长增高 (1),无有坏隳。无起土功 (2),无发大众,无伐大树。
【注释】
(1)继长增高:这句是指草木生长繁茂。
(2)土功:指土木建筑。
【翻译】
这个月,万物都在生长壮大,不要让它们毁坏。不要兴动土木工程,不要征发百姓,不要砍伐大树。
是月也,天子始
(1)。命野虞出行田原,劳农劝民,无或失时;命司徒循行县鄙 (2),命农勉作,无伏于都。
【注释】
(1)(chī):细葛布。指穿细葛布做的衣服。
(2)司徒:九卿之一,主管教化。县鄙:二千五百家为县,五百家为鄙。这里泛指天子领地之内。
【翻译】
这个月,天子开始穿细葛布的衣服。命令主管山林田野的官吏出去视察田地原野,鼓励百姓努力耕作,不要失掉农时。命令主管教化的官吏巡视天子领地内的县邑,命令农夫努力耕作,不要藏伏在国都之中。
【原文】
是月也,驱兽无害五谷,无大田猎,农乃升麦 (1)。天子乃以彘尝麦 (2),先荐寝庙。
【注释】
(1)升:献。
(2)以彘尝麦:就着猪肉品尝麦子。
【翻译】
这个月,要驱逐野兽,不要使它们伤害五谷。不要大规模进行狩猎。这个月,农民献上新麦,天子于是就着猪肉品尝麦子,在品尝之前先进献给祖庙。
【原文】
是月也,聚蓄百药,糜草死 (1),麦秋至。断薄刑,决小罪,出轻系。蚕事既毕,后妃献茧 (2),乃收茧税,以桑为均 (3),贵贱少长如一,以给郊庙之祭服 (4)。
【注释】
(1)糜草:即葶苈,一年生草本药用植物。
(2)献茧:指后妃献茧于天子,报告蚕事结束。
(3)以桑为均:意思是茧税应按桑的多少来均分,桑多多交税,桑少少交税。
(4)郊庙:郊指祭天,庙指祭祖。
【翻译】
这个月,要积聚蓄藏各种草药。葶苈之类的草药枯死了,麦子成熟的季节来到了。对轻刑和罪小的犯人进行判决,释放不够判刑的犯人。蚕桑之事已经结束,后妃向天子献上蚕茧,于是向养蚕的人收取茧税,税按照桑树的多少来均分,贵贱长幼一视同仁,用这些税收来供给祭天祭祖时的祭服。
【原文】
是月也,天子饮酎 (1),用礼乐。
【注释】
(1)酎(zhòu):春天酿的醇酒。
【翻译】
这个月,天子欢宴群臣,饮用酎酒,观看礼乐表演。
【原文】
行之是令,而甘雨至三旬 (1)。
【注释】
(1)至三旬:指十日一次,三旬降三次。
【翻译】
实行与这个月的时令相应的政令,及时雨就会十天一至。
【原文】
孟夏行秋令,则苦雨数来 (1),五谷不滋,四鄙入保 (2);行冬令,则草木早枯,后乃大水,败其城郭 (3);行春令,则虫蝗为败,暴风来格 (4),秀草不实 (5)。
【注释】
(1)苦雨:指伤害庄稼的秋雨。
(2)鄙:边邑。保:城堡。
(3)城郭:内城叫城,外城叫郭。
(4)格:至,到。
(5)秀草:开花的草。实:结果实。
【翻译】
孟夏如果实行应在秋天实行的政令,那么,伤害庄稼的苦雨就会频繁降落,各种谷物就不能生长,四方边境的百姓就会因敌寇侵扰而躲进城堡。如果实行应在冬天实行的政令,那么,草木就会过早地干枯,然后就有大水毁坏城郭。如果实行应在春天实行的政令,那么,虫螟就会成灾,风暴就会袭来,草木就会只开花不结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