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氏春秋

《吕氏春秋》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,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。它的哲学思想、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,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,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,进行深入的研究。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末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状况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振乱

【题解】

本篇鲜明地提出,只有依靠“义兵”攻伐无道,才能“振乱”,救民于苦难,批判了墨家“非攻”、“救守”、“非攻”“救守”的主张。墨家的主张反映了人民希望在和平环境中发展生产的愿望,揭露和斥责了兼并战争的不义,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。但是墨家学派企图以维持诸侯分裂的局面来实现这一愿望,这显然不合乎时代的潮流。本篇则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力图以“义兵”“攻伐”统一中国的雄心,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。

【原文】

三曰:

当今之世浊甚矣,黔首之苦不可以加矣。天子既绝 (1),贤者废伏,世主恣行 (2),与民相离,黔首无所告愬 (3)。世有贤主秀士 (4),宜察此论也,则其兵为义矣。天下之民,且死者也而生,且辱者也而荣,且苦者也而逸。世主恣行,则中人将逃其君,去其亲,又况于不肖者乎?故义兵至,则世主不能有其民矣,人亲不能禁其子矣。

【注释】

(1)天子既绝:指周王室已经灭亡而秦尚未称帝之时。

(2)世主:指当世昏乱之君。

(3)告愬(sù):诉说(痛苦、怨恨)。

(4)秀士:德才出众的人。秀,特异,出众。

【翻译】

第三:

当今的社会混乱极了,人民的苦难无以复加了。周王室已经灭亡,贤人被废弃或隐匿起来,昏君恣意妄行,与人民离心离德,人民无处申诉自己的苦难。世上如有贤明的君主、优秀的士人,当明察这个道理,这样他们的军队就会伸张正义了。天下的百姓,将死的会因而得以新生,将蒙受耻辱的会因而得以荣光,将遭受苦难的会因而得以安逸。昏君恣意妄行,一般人都将逃离他们的国君,背离他们的父母,又何况那些不肖的人呢?因此,正义之师一到,昏君就无法保有自己的百姓了,做父母的就无法阻止自己的子女了。

【原文】

凡为天下之民长也,虑莫如长有道而息无道 (1),赏有义而罚不义。今之世学者多非乎攻伐 (2)。非攻伐而取救守 (3),取救守,则乡之所谓长有道而息无道 (4)、赏有义而罚不义之术不行矣。天下之长民 (5),其利害在察此论也。

【注释】

(1)长(zhǎnɡ):使发展壮大。

(2)学者:这里主要指研习墨家学说的人。《墨子》中有《非攻》篇。

(3)而:则,就。救守:与“攻伐”相对,救援防守。《墨子》中《公输》、《鲁问》等篇载有墨子救守的言行。

(4)乡(xiànɡ):方才。

(5)长(zhǎnɡ)民:给人民做君主的人。长,君主,这里是给……做君主的意思。

【翻译】

凡给天下百姓做君主的,考虑施政大计莫如扶植有道而消除无道,奖赏正义而惩罚不义。如今世上研习墨家之学的人多反对攻伐。反对攻伐就必然选取救守;如果选取救守,那么方才所说的扶植有道而消除无道、奖赏正义而惩罚不义的方针就无法实施了。给天下百姓做君主的,其利害全在于是否明察这个道理。

【原文】

攻伐之与救守一实也 (1),而取舍人异。以辨说去之 (2),终无所定论。固不知,悖也;知而欺心,诬也。诬悖之士,虽辨无用矣。是非其所取而取其所非也 (3),是利之而反害之也,安之而反危之也。为天下之长患、致黔首之大害者 (4),若说为深 (5)。夫以利天下之民为心者,不可以不熟察此论也。

【注释】

(1)一实:“攻伐”与“救守”虽然目的不同,名称不一,但都离不开用兵,所以说它们的实质是一样的。

(2)辨:通“辩”。

(3)是:指代反对“攻伐”的论调。非其所取而取其所非:其所取,指救守;其所非,指攻伐。但“攻伐之与救守一实也”,均为用兵,故其所非即其所取,其所取即其所非。

(4)长(chánɡ)患:与下句“大害”义近,深重的灾难。

(5)若:此。

【翻译】

攻伐与救守,其实质一样,而或取或舍,人各不同。墨家之徒靠论辩排斥攻伐,最终也不会有结果的。如果他们本来就不知道自己主张的荒谬,那是胡涂;如果本来知道却自欺欺人,那是欺诈。搞欺诈的人,头脑胡涂的人,纵然善辩也没有什么用处。这种论调非难他们所取用的,而取用他们所非难的。虽想给人民带来利益,结果却反而害了他们,虽想使人民安定,结果却反而使他们处于危险之中。因此,给天下带来深重灾难、使人民遭受极大危害的事物中,要数这种论调危害最深了。那些把为天下百姓谋利益作为志向的人,不可不仔细地弄清这个道理。

【原文】

夫攻伐之事,未有不攻无道而罚不义也。攻无道而伐不义,则福莫大焉,黔首利莫厚焉。禁之者,是息有道而伐有义也,是穷汤、武之事 (1),而遂桀、纣之过也 (2)。凡人之所以恶为无道、不义者 (3),为其罚也;所以蕲有道、行有义者 (4),为其赏也。今无道、不义存,存者,赏之也;而有道、行义穷,穷者,罚之也。赏不善而罚善,欲民之治也,不亦难乎?故乱天下、害黔首者,若论为大。

【注释】

(1)穷:使……困厄。

(2)遂:通,与“穷”相对,这里是使……通达,即助长的意思。

(3)恶:等于说“畏”,害怕,不敢。

(4)蕲(qí):通“祈”,求。

【翻译】

攻伐之类的事,无一不是攻击无道、惩罚不义的。攻击无道、讨伐不义,自己获福没有比这更大的了,人民得利没有比这更多的了。禁止攻伐,这是消除有道,惩罚正义;这是阻挠商汤、周武王的事业,助长夏桀、商纣的罪恶啊。人们之所以不敢行无道、不义的事,为的是免遭惩罚;人们之所以祈求有道、行正义的事,为的是求得奖赏。如今行无道、不义的人安然存在,安然存在无异于奖赏他们;而有道的人、主持正义的人却陷入困境,陷入困境无异于惩罚他们。赏恶惩善,想要用这种办法把人民治理好,不也太难了吗?所以扰乱天下、危害人民的事物中,要数反对攻伐这种论调危害最大。

上一篇:荡兵一作用兵
下一篇:禁塞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