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题解】
本篇旨在论述养生之道。“尽数”就是终其寿数、终其天年的意思。文章指出,终其天年的关键在于“去害”,在于“知本”。作者认为五味、五情以及寒、热、燥、湿等自然环境,只要超过正常限度就会对生命造成危害。欲使年寿得长,就要“察阴阳之宜,辨万物之利以便去”,使“精神安乎形”。作者认为,“精气”是宇宙万物之本。正是由于精气的作用,构成了千姿百态、性质迥异的万物。这种朴素的唯物的“精气”说发生在二千多年以前,应该说是很可贵的。作者还从物质运动的角度看待疾病的发生,指出,“精气”在人体内的郁结是疾病产生的根源。本篇的名言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蝼”,至今脍炙人口,仍然富于教益。
【原文】
二曰:
天生阴阳、寒暑、燥湿、四时之化、万物之变,莫不为利,莫不为害。圣人察阴阳之宜,辨万物之利以便生 (1),故精神安乎形,而年寿得长焉。长也者,非短而续之也,毕其数也 (2)。毕数之务,在乎去害。何谓去害?大甘、大酸、大苦、大辛、大咸,五者充形则生害矣。大喜、大怒、大忧、大恐、大哀,五者接神则生害矣。大寒、大热、大燥、大湿、大风、大霖、大雾 (3),七者动精则生害矣。故凡养生,莫若知本,知本则疾无由至矣。
【注释】
(1)便生:给生命带来益处。便,利。
(2)数:指寿数,人的自然的寿命。
(3)霖:霖雨,连下几天的大雨。
【翻译】
第二:
天生出阴阳、寒暑、燥湿、四时的更替、万物的变化,没有一样不给人带来益处,也没有一样不对人产生危害。圣人能洞察阴阳变化的合宜之处,能辨识万物的有利一面,以利于生命,因此,精神安守在形体之中,寿命能够长久。所谓长久,不是说延续本来短促的寿命,而是使寿命终其天年。终其天年的要务在于避害。什么叫避害?过甜、过酸、过苦、过辣、过咸,这五种东西充满形体,那么生命就受到危害了。过喜、过怒、过忧、过恐、过哀,这五种东西和精神交接,那么生命就受到危害了。过冷、过热、过燥、过湿、过多的风、过多的雨、过多的雾,这七种东西摇动人的精气,那么生命就受到危害了。所以,凡是养生,没有比懂得这个根本再重要的了,懂得了根本,疾病就无从产生了。
【原文】
精气之集也 (1),必有入也 (2)。集于羽鸟,与为飞扬 (3);集于走兽,与为流行 (4);集于珠玉,与为精朗 (5);集于树木,与为茂长;集于圣人,与为敻明 (6)。精气之来也,因轻而扬之,因走而行之,因美而良之,因长而养之,因智而明之。
【注释】
(1)精气:指形成万物的阴阳元气。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观认为,精气是一种原始物质,它可以变化生成万物,而万物的生长变化是精气的表现和作用。
(2)入:这里指所入之形。
(3)与:等于说“因”,凭借。
(4)流:流动,这里引申为行走。
(5)精朗:据下文当作“精良”。
(6)敻(xiònɡ)明:聪明睿智。敻,远。
【翻译】
精气聚集在一起,一定要有所寄托。聚集在飞禽上,便表现为飞翔;聚集在走兽上,便表现为行走;聚集在珠玉上,便表现为精美;聚集在树木上,便表现为繁茂;聚集在圣人身上,便表现为聪明睿智。精气到来,依附在轻盈的形体上就使它飞翔,依附在可以跑动的形体上就使它行走,依附在具有美好特性的形体上就使它精美,依附在具有生长特性的形体上就使它繁茂,依附在具有智慧的形体上就使它聪明。
【原文】
流水不腐,户枢不蝼 (1),动也。形气亦然 (2)。形不动则精不流,精不流则气郁。郁处头则为肿、为风 (3),处耳则为挶、为聋 (4),处目则为、为盲 (5),处鼻则为鼽、为窒 (6),处腹则为张、为疛 (7),处足则为痿、为蹷。
【注释】
(1)户枢(shū):门上的转轴。蝼(lóu):蝼蛄,天蝼。秦、晋之间谓之“蠹(dù)”。这里用如动词,生虫蛀蚀。
(2)气:我国古医家把人体生理上的新陈代谢、内部机能活动的原动力称作“气”。
(3)肿:指头肿。风:指面肿。
(4)挶(jū):耳病。
(5)(miè):眼眶红肿。
(6)鼽(qiú)、窒:都指鼻道堵塞不通。
(7)张(zhànɡ):腹部胀满。这个意义后来写作“胀”。疛(zhǒu):小腹疼痛。
【翻译】
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,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,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。人的形体、精气也是这样。形体不活动,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;精气不运行,气就滞积。滞积在头部就造成肿疾、风疾,滞积在耳部就造成挶疾、聋疾,滞积在眼部就造成疾、盲疾,滞积在鼻部就造成鼽疾、窒疾,滞积在腹部就造成胀疾、疛疾,滞积在脚部就造成痿疾、蹷疾。
【原文】
轻水所,多秃与瘿人;重水所,多尰与躄人 (1);甘水所,多好与美人;辛水所,多疽与痤人 (2);苦水所,多尪与伛人 (3)。
【注释】
(1)尰(zhǒnɡ):脚肿。躄(bì):不能行走。
(2)疽(jū):结成块状的毒疮。浮浅者为痈(yōnɡ),深厚者为疽。痤(cuó):痈。
(3)尪(wānɡ):骨骼弯曲症。胫、背、胸骨骼弯曲都称“尪”。伛(yǔ):脊背弯曲。
【翻译】
水中含盐分及其他矿物质过少的地方,多有头上无发和颈上生瘤的人;水中含盐分及其他矿物质过多的地方,多有脚肿和痿躄不能行走的人;水味甜美的地方,多有美丽和健康的人;水味辛辣的地方,多有生长疽疮和痈疮的人;水味苦涩的地方,多有患鸡胸和驼背的人。
【原文】
凡食,无强厚 (1),烈味重酒,是之谓疾首。食能以时,身必无灾。凡食之道,无饥无饱,是之谓五藏之葆 (2)。口必甘味,和精端容,将之以神气 (3),百节虞欢 (4),咸进受气。饮必小咽,端直无戾。
【注释】
(1)味:涉下句而衍。强厚:指味道浓烈厚重的食物,即下文的“烈味”、“重酒”。
(2)五藏(zànɡ):即五脏,指脾、肾、肺、肝、心。葆(bǎo):安。古医家以“胃为五藏之本”,认为“五藏皆禀气于胃”。所以这里说“食之道,无饥无饱,是之谓五藏之葆”,意思是要使胃得到调和,胃调和,五脏就安适了。
(3)将:养。神气:即精气,精神。
(4)百节:指周身关节。本书《达郁》篇说,“凡人三百六十节”,说“百节”,称其全数。虞:娱,舒适。
【翻译】
凡饮食,不要滋味过浓,不要吃厚味,不要饮烈酒,厚味烈酒是导致疾病的开端。饮食能有节制,身体必然没灾没病。饮食的原则,要保持不饥不饱的状态,这样五脏就能得到安适。一定要吃可口的食物;进食的时候,要精神和谐,仪容端正,用精气将养,这样,周身就舒适愉快,都受到了精气的滋养。饮食一定要小口下咽,坐要端正,不要扭曲歪斜。
【原文】
今世上卜筮祷祠 (1),故疾病愈来。譬之若射者,射而不中,反修于招 (2),何益于中?夫以汤止沸,沸愈不止,去其火则止矣。故巫医毒药 (3),逐除治之,故古之人贱之也,为其末也。
【注释】
(1)上:尚,崇尚。卜筮(shì):卜用龟甲,筮用蓍(shī)草。祷祠:祈神求福叫祷,得福后祭神报谢叫祠。
(2)招:箭靶。
(3)毒药:这里指治病的药物,其味多苦辛,故称毒药。
【翻译】
如今社会上崇尚占卜祈祷,所以疾病反而愈增。这就像射箭的人,没有射中箭靶,不纠正自己的毛病,反而去修正箭靶的位置,这对射中箭靶能有什么帮助?用滚开的水阻止水的沸腾,沸腾越发阻止不住,撤去下面的火,沸腾自然就止住了。巫医、药物,其作用只能驱鬼治病,所以古人轻视这些东西,因为这些东西对于养生来说只是细枝末节啊。